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时间:2017-12-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联合小学四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学校:联合小学 撰写:牟德平 一.基本情况: 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优秀数优秀率及格数及格率 252175871144%25100% 参考人数60~6970~7980~8990~99100 25158101 二. 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联合小学四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学校:联合小学     撰写:牟德平

一.基本情况:
参考人数  总分  平均分  优秀数  优秀率  及格数  及格率
25  2175  87  11  44%  25  100%
参考人数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25  1  5  8  10  1
   
二.   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命题检查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水平。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数的读写,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笔算,作图,解决问题)
       试题共计六个大题(看清题目,巧思计算;用心思考,正确填写;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实践操作,探索创新;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知识题占9%,稍难题(实践操作第2小题和解决问题第6小题)占10%。第四大题实践操作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第六大题第6小题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思考魅力。
       试题的不足之处:
       1.题型设置较之去年,缺少文字叙述题。对于考查知识的掌握,由于题型的局限,不尽全面。
       2.第一大题的第3小题的两部四则混合计算和第4小题的简便计算题型稍显重复。较去年命题将两个小题合而为一命题为计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去年命题更恰当。这样既考查了学生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三.学生的答题情况:
学生 答题中明显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够仔细,解题较马虎。如第二大题的第3小题数的读写和第7小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求近似数的两个小题较多学生失分。
       2.计算基础不牢,正确率不高。第一大题列竖式和两级混合运算有较多学生失分。
       3.基础知识较薄弱,概念模糊不清。第二大题第6小题有关平行线和垂线以及判断周角有几条边,有较多学生失分。
      4.知识的应用能力差。第六大题。部分中下生解决问题失分严重。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得到提高,每天坚持锻炼,相信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会有所进步。
      3、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试卷分析
  本次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为基准命制。具体命制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四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1)3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 )角;6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 )角;9时30分,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角。
  (2)某小区2幢楼共60户居民,去年全年节约用电6480度电,平均每户居民每月节约用电多少度?以上题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让学生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让学生画平移后、旋转后的图形。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空间思维。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二、质量分析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过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多几少”:
  1、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少一些知识转移、搬迁。数学思想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数学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有效途径。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算、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数学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数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数学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数学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数学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 标签:


相关内容

多元识字 其乐无穷──《酸的和甜的》识字
多元识字 其乐无穷──《酸的和甜的》识字

文章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全……


教研论文 ──“六艺”在小学生古诗词综合
教研论文 ──“六艺”在小学生古诗词综合

文章摘要:古诗词是古典文化的精华所在,是祖国语言的根基,老师们觉得难教、怕教的现象令人深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将“六艺(诵、唱、书、画、演、唱)”与古诗词的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