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17-12-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高效课堂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旨在通过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和谐氛围,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体现在课程设计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反馈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改革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下和谐高效的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与结合方式,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实施与反馈过程等,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高度和谐的要素。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课程,促进课程形式实现师生民主合作,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高效发展,逐步使课程各个要素信息化,从而促使教师有效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环境,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的资源、方法与人力资源及课程的各要素融合为一体,革新教与学的观念、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这产生了优化而高效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北师大教材第四册《称象》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优化课程设计,凸显科学性实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使其迅速而大量地获取并处理各种有益的信息,做到课程设计详尽周全,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课程行动指导价值。《称象》是一篇传统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的故事。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该课文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但至于对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光凭口头叙述讲解或者凭空想象恐怕难以突破。况且,生活体验和阅历相对较少的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并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学生实情,课程涉及的信息,实施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等加以协调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效作用,为课程实施提供一个更科学更更实效的行动方案,丰富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激励学习学习,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
二、优化课程实施,便捷的操控促进高效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课程,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必行的也是可行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代替人工所不能做到的许多事,能够达到人工所不及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能够使我们的课程实施形式变得丰富而高效,使整个过程变得方便快捷,简洁有效,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利于教师高效教学。《称象》这样的课文如果要低年级学生仅靠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阅读理解去解决一些知识性难题,恐怕比这个难题本身还要难。而如果仅靠老师用传统的人工方法给以一一展示又不知会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大量的文本解读和及时相应的板书,交替繁琐的图片或实物展示。所以依靠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这些纷繁芜杂的教学环节变得方便快捷而高效,教师的操控,各个环节或内容的交互是人工无法比拟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用课件将几个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的进行动画对比,加之文本与画面的交互,孩子们看的有趣,听得用心,读得到位,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又比如本文中识字教学也算是一个重难点,在教学的时候播放“议、刻、装”等字的书写flash动画给学生看,他们很快就把这个字掌握了。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快速有效地传输大量的有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效的。况且这也能够使教师易于掌控课堂,不至于因为板书课程要点、整理教学用具等情况而疏于课堂监控。
三、优化课程反馈,促使理论与操作水平提升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信息,以便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调整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称象》一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媒体提供信息时候的专注程度明显要强于平时“读书、讲课、练习”模式的课堂教学。毕竟多媒体提供的多感官刺激是人工无法比拟的,而儿童的天性就恰恰适合于此。而且,这节课上我平时疏于关注的一些问题学生,如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却爱搞小动作的小胡,平时作业和纪律都中规中距的刘博等就明显地落入了我的视线,发现了他们的隐性问题。这为教师开展个别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技术还能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掌握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这节课上学生们在课堂展示中,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有的是在话筒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展现自己的理解,有的是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自己的简笔画向别人介绍曹冲是怎么称象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和课文距离拉近了,明显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