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18-01-0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闽侯县甘蔗横屿小学马遵华 摘要: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形象性、丰富性、科学性,因此这种教学手段犹如“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吸引众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运用着。现在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闽侯县甘蔗横屿小学 马遵华
摘要: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形象性、丰富性、科学性,因此这种教学手段犹如“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吸引众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运用着。现在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学法、扩大课堂的容量“这三方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电器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无声的文本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直观形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做到“授之于渔”。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上,更好、更稳、更深地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为此,要做到:
一、 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达到“乐此不疲”的程度,学生才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做到:
(一)课前激趣
有的语文课一上课,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激起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趣,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各具特色的民居》,在学生学文前就利用PPT课件,让学生观赏一组各地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图片:蒙古包、陕西窑洞、西藏民居、皖南民居、四川民居、土家族“吊脚楼”、白族大瓦房、客家土楼、傣家竹楼等。仅仅一、两分钟的课件展示,就让学生一饱眼福,很直观的知道了什么叫“各具特色”,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民居的兴趣。进而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关键词:“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自学,知道了这些民居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至此,本节课就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得轻松自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课中激趣
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时候,除了在授课前让学生观赏课件:荷兰那花色有序的郁金香,维也纳造型各异的“音符花”“钢琴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间——教第三段时,播放德国房子前、外墙上、窗台上、栏杆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片,在学生们边观赏,边惊叹的同时,学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课堂上洋溢着一种享受美的喜悦。
(三)音频视频激趣
除了美丽的图片,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让学生倾听《天路》的乐曲;教学《慈母情深》时,让学生倾听《烛光中的妈妈》。还可以利用电脑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长征》中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时,展示截取的《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视频,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那惊心动魄的战争中去,看着视频中的红军战士从铁索桥上被敌人的机枪击中,掉到湍急的大渡河中,诗歌中的“寒”字的意思已不言自明了,而且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
多媒体的色与声,多媒体的动与静,只要用得恰到好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像一块磁铁,牢牢吸引住学生,课堂的实效就会远远超过了以前黑板加嘴巴传统的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指导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明确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变“学会”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为此,多媒体在学法的学习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写字方法
在写字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写字方法,提醒高年级学生写好字。具体方法是:在学生写字前,课件出示写字要领 :“中竖须直挺,主横要突出。口框显棱边, 撇捺尽舒展。”学生明白写字要领后,写下的字就会端庄中略显飘逸。这种写字要领,每次学生写字,都出示。让学生读,甚至让学生背诵下要领,以此要领引导学生掌握写字方法,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写一手清新、漂亮的钢笔字。
(二)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苏教版第十一册《学与问》的第三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能者为师”时,课件出示:“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找法 2、引用法 3、推敲法 4、替换法”。教师稍加解释,学生就知道用“引用法”来理解方法来理解“能者为师”;用“查找法”或“推敲法”来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以后遇到成语就会利用这些方法,成语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