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动技术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时间:2018-01-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利用互动技术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没有兴趣又何谈创造。本文以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适当的信息
利用互动技术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没有兴趣又何谈创造。本文以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适当的信息技术,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体验成功,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互动技术;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没有创造力,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绝无言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然而没有兴趣又何谈创造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人才。“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即通过把强迫、压制和代替变为引导、勉励和指点,使学生把学习过程作为一种乐趣而做。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高科技及信息化时代地到来,更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适时、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的过渡及转折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正在质的发展阶段。本文就是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数学,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激发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品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二、利用互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平台,数学生活化
1、形象展示,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易使学生感到难学,以至厌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营造宽松、适宜的环境,采用谈话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探究。例如:在讲授“确定位置”我并没有枯燥地把“先横后竖的表示方法”硬塞给学生,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拖拽出主题图,把学生位置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学生跃跃欲试想帮助老师确定同学的位置时,教师适时启发,隐藏主体图并用形象的点子图慢慢展现从而代替,使学生很容易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出表述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还激起了学习热情,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
2、激发灵感,在感悟中探索
在教学中适当保持一种神秘感,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根据的进行思考、讨论,以寻求正确答案,并动手进行创造性验证,从而得出准确结论。
在教学“计算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兴趣,产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投影计算器,如图1所示。
问:“这台计算器显示屏上的数字是……?”(生:12345678)笔者继续说道:只要我轻轻吹一口气,这个数就会倒过来,你们信不信?紧接着教师“暗箱”操作,起初学生绝不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通过直观演示和生动的情境,学生霎时兴奋起来,自然会出现无限感悟与遐想,这样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此时教师出示另一台计算器顺势说道:只要你们说一声“变”这个数也会倒过来。学生得到了这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参与度极高。此时多媒体的使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感知兴趣,更大限度地诱发了学生创作灵感,保持了探究活动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自然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采取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1、再现情境,刺激求知欲
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得到发展并进行延续。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的比赛情境,出示了付辛博的比赛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星跳水立方比赛成绩表
姓名 分数
付辛博 8.85 9.10 6.89 7.90 8.96
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教师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能判断出结果,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10是最高分,7.90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空气,在各有特色的答案中教师进行提炼,之后再进行下一组数的大小比较就易如反掌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价值。
2、运用知识迁移,加深体验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想象、估计、推测的能力。使他们充分猜想,能根据形象转化到抽象,根据已知想象未知,根据部分估计整体。从想猜到敢猜最后升华到能猜,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大数的认识”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1千元,再出示10万元,让学生估计一下这是多少元?在学生迅速说出自己巧妙方法的同时,演示化整为零的数学思想,最后在聚零为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