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三年级数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8-01-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教研活动参与人员:张丽霞、王勤峰 教研活动内容:统计单元教材解读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关于第三单元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分析教材的难点,把握教材的具体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标准中规定“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

教研活动参与人员:张丽霞、王勤峰

教研活动内容:统计单元教材解读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关于第三单元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分析教材的难点,把握教材的具体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标准中规定“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册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首先我们考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例子,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概念、以及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本单元的的“统计”教学中,我们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小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统计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及对统计表特征和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个素材作载体,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但是比较难于处理的是诸如“根据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类似的问题,毕竟这样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有些问题确实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相当的远。我们在处理时只有对问题的背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就问题的意图将答案告知学生。
教研活动参与人员:张丽霞、王勤峰

教研活动内容: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面积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很难掌握的,也是教师教学最累的,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对这个单元的内容做了很充分的研讨。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而本册教材中,以学生对体育场的广阔面积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只是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我们觉得课堂的演算学生能够接受,但对于如此大的面积单位,学生还是觉得很抽象。在教学中,我们决定先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以便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形成明确的表象。我们还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米2,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我们学校的面积大概有1公顷,100个学校的大小就是1平方千米等等,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

在使学生基本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之后,引入: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除了面积单位的理解以外,面积的计算也是相当难以掌握的,主要问题存在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应用,更是千差万别。

既然考虑到教学的难度,因此我们教学的策略是放慢节奏,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减弱学生对空间想像的难度。 标签:


相关内容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


教师论文 儿童数学经验:实践智慧的缺失与
教师论文 儿童数学经验:实践智慧的缺失与

文章 摘 要:儿童的数学经验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实际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缺失实践智慧,学生的数学经验被“清空”、被“脱节”、被“干扰”、被“经历”,需要我们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重构实践智慧。 关键词:数学经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