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三个允许”、“两种鼓励”,成就活性课堂——小学中高年级数学

时间:2018-02-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许多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感到很吃力,渐渐的就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即使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虽然不错,但是也很难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灵活运用好“三个允许”和“两

许多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感到很吃力,渐渐的就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即使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虽然不错,但是也很难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灵活运用好“三个允许”和“两种鼓励”的教学方法,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三个允许
“三个允许”就是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创新,
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想法比较活跃,此时,教师不应该去抑制他们的想法,而是应该积极地把他们引上正确的轨道。数学的答案大部分是唯一的,但是获取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是唯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错,或者大胆质疑、勇敢反对,积极寻找新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允许出错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已经证明了出错是成功道路上的引导者,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并不是坏事,它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错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上犯的错误主要是粗心导致的,其次是因不会而出现的。学生在出错后,不论是何种错误,教师都应该是积极地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鼓励其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是责备或者嘲讽。
2、允许质疑
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接受自己所教的知识,应该允许他们大胆的说“不同意”,万万不可让他们形成定性的思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方式和见解,对和自己想法不符合的问题会大胆的反对。这样的现象是个好现象,教师不应该限制这样的现象,而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允许创新
创新是学习精神的灵魂,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创新,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新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一种拓展,一种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其自主创新的精神。
二、两种鼓励
所谓的“两种鼓励”就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的两种有效地教学方式,即为多表扬和善批评。
1、多表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小学生正是成长的阶段,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实践证明,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学习更加愉快而努力,而经常受到责备的学生,在学习上通常表现为懒惰。因此,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老师都应捕捉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及时进行表扬。学生受到表扬后会满心欢喜,更加努力地学习。
2、善批评
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方式。一般来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不希望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会很容易打击他们那弱小的心灵。如何做到善批评呢?一是,不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某个同学;二是,批评的语气要温和;三是,批评前先做适当的表扬。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法较多,教师灵活运用好“三个允许”和“两种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成就活性数学课堂。
标签:


相关内容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