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听课笔记

时间:2018-03-1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记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被思乡情思亲情浓浓包围的一篇课文。执教老师也尽可能地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让“情”扣击学生心灵。 一.情在对比中轻触。 师:遇到这么一个节日,你开心吗?(生:开心

《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记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被思乡情思亲情浓浓包围的一篇课文。执教老师也尽可能地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让“情”扣击学生心灵。

一.情在对比中轻触。

师:遇到这么一个节日,你开心吗?(生:开心)可是王维开心吗?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生自读课文)

生:因为他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读句子)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师:说明年龄怎样?

生:未成年就离开了亲人。

教师补充:

每次吃饭,餐桌前就他一个人,天气凉了,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看着又细又密的针线,他会想到谁?(生背诵《游子吟》)生病了,如果在家里,兄弟姐妹都会照顾,可是现在呢?(生:非常孤单。)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你把红字部分读得特别好。)

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看课题,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少了更加。

师:平时就很思念了,现在遇到节日更加思念了。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生:因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师:谁能读出这个意思。(生读句子)

评价:读得不错,“更加”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生:十分、特别、加倍。

【这个教学细节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创设了一幅幅可触可感的画面,画面中,诗人是形孤影单,而先前体会的佳节热闹的情景,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要学生概括出“思念家乡,孤单”等词语,不是难事,然而,要让学生触碰到这份情感,不容易,执教老师运用动情的语言,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份情慢慢展开,轻轻流淌。】

二.情在拓展中提升。

诗人借古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首诗凝聚着诗人浓浓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经典。(生读)现在佳节不仅仅是重阳节。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他们望着明月,可能会吟诵(生: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解放军叔叔驻守边防,他可能会吟诵着(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月落乌啼霜满天,(生: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的乡愁;萧萧梧叶送寒声,(生: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叶绍翁的乡愁。

【拓展诗句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把佳节的概念通过老师设计的场景扩大,古诗今意,古诗今用,让学生感到古诗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乡愁的处理,既有古诗的韵味(学生对诗)又有现代诗的意境,诗情弥漫在课堂上,诗意停驻在心间。】

三.情在祝福中深远。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这篇课文送给矛盾。因为不久,她就要到加拿大去了。加拿大和中国千里迢迢。你会思念吗?用你的心背诵给大家听。

师:让我们也来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师:让欢乐的相聚时光永远记在心中,过了十年二十年,可能你也成了背井离乡求学的游子,到那时你可能也会激情澎湃地写下你的诗。

【真是动情动心的一笔。听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轻轻一颤。这是一个特例,是除却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说“挖掘”可能有点不很恰当,因为,我分明感到老师在说这番话时,来自内心的那份浓浓真情,分明感受到学生那份深深的感动。这是真心真情的激荡。在这份浓得化不开的祝福中,情被定格,情被留在记忆的深处。】

再来回味薄校长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核心概念和界定的阐述:

*开放性。只有开放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活学知识、学活的知识、把知识学活。

*生成性。课堂是师生共同挑战智慧、充满生命掌力的成长家园,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成长中的整个生命的成全。

*延展性。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要使书本的知识有拓展的余地。思维、能力的拓展。

可以看到,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体现。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文章 一次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出现了如下一道题:“幼儿园老师把4千克饼干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的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分得()/()千克。”经统计,此题平均正确率不到75%。其中,前后两空的答案发生颠倒最为普遍,其次也不乏有把4千克看……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