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谈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理论 有效运用 实际运用 一、当今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学理论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近年来,教育界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赫尔巴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谈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理论 有效运用 实际运用
一、当今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学理论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近年来,教育界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赫尔巴特传统的教育理论截然相反,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推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催化剂”,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要选取满足学生好奇心或能提高自尊感的教材,学生才乐于学习;要在压力较小的教育环境下,主动自发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自评学习结果,从做中学,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界先后提出“以题目讨论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
2.最近发展区域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着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在此之前,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充当发展的尾巴,发展总是走到教学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比如已经掌握了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说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到达的水平,还应认识到儿童仍然处于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因而,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现有的认知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让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这个区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中,总结五个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其中,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还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发现个体间的差异体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4.“遗忘曲线”理论
“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个非常着名的理论。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取节省法(又叫重学法)来检验记忆效果。每次学习8组无意义音节的字表,并诵读到能连续两次无误背诵为止。并记录所需时间和诵读次数。然后间隔不同时间去进行重复学习,记录达到同样背诵程度所需要的时间和诵读次数。研究发现,人脑记忆的遗忘速度是由快到慢,呈负增长模式。也就是说,遗忘从记忆产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进行,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速度最快,随后越来越慢,直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会遗忘。学习新知识后,遗忘便立即发生,若是长时间不加以复习巩固,下次再学习同样的知识时相当于没学过,需要花费与之前同等的学习时间,但是如果在学习新知识后,间隔性重复学习,达到相同熟练水平所需时间会越来越短,直到不会遗忘,重复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二、有效运用教育理论于实际教学中的原因
中国的教育总是褒贬不一,批判方不仅有家长,还有教育工作者本身。
一方面,一些教育专业修养不高、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相对缺乏的教师投身一线工作后,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组织日常教学,没有及时地运用教学教育理论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时间一长,效果欠佳,不仅打击了师生积极性,更严重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影响班级管理。
另一方面,一些教育专业的教师投身一线教学,专业修养及理念思维层次都居上,在实践之前,都是带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来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基层工作的琐碎以及中国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弊端,使得大多数专业教育工作者在现实中颇感无奈。
教学是一份枯燥琐碎与不断自我摸索相结合的创造性工作。它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趣味。教师首先应摆正心态,运用教育理论,用心去热爱这份育人工作,热爱学生、热爱讲台;其次要提高自我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广泛阅读教育名作,吸取好的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观点。
三、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理论
1.精细加工策略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十分头疼。平时课堂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无法消化,导致
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家长在无比痛斥中国教育的同时依然选择把孩子送去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然而记忆是需要自我内化和吸收的,辅导班把知识点再灌输一遍,小孩还是记不住,收效甚微。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重方法的教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一位受欢迎的老师,永远是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的老师,所以有效地运用精细加工的策略非常重要。不仅要自我创造诸如记忆术、方位记忆法、语音联想等高效趣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怎么自我主动采取精细加工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gas时,根据谐音我们可以想象成“该死”,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这单词了。又例如我们在记忆3.1415……时,我们可以编成一句顺口溜:山间一寺一庙。这样的例子很多,方法各不相同,但最关键是我们要把这种策略教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习起来更轻松。
2.学生主导教学
在新课改热潮下,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教材还是老师的上课风格,甚至试卷的题型设计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很多时候还是会有老“三个中心”的教学痕迹,但是灵活性已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欣慰地发现,如今很多年轻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采用“完型模式”的教育手段,以格式塔心理流派的“完形—顿悟”为教学理论基础,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来完成问题填空,并最终串联起来,组成全文脉络,总体把握文章主题,将课堂中心逐渐转移给学生。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在听写英语单词上,采用学生轮流上讲台做“小老师”的方式,而我则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写每周的单词。听写本也交给“小老师”批改。这个方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益,尤其是对基础不好、平时听写不及格的学生非常有益。
3.最近发展区域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域,也是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广泛运用的。在最近发展区里,教师和学生同时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难度使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有人指导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通过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已有经验相整合,进而构建自己的思想。这个理论实践起来其实是非常困难,教育人数多,教育内容复杂,一般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时间和条件来组织支架式教学,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也非常严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