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师优秀论文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8-03-2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文章欣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

文章欣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法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具形象性、愉悦性的教材。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小猪帮小兔盖房子”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猪,三所房子(分别为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然后提问:“看到这幅图你们想到了哪个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谁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下?”请一位同学讲,教师演示课件。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情绪由上课初的严肃、紧张变得放松、主动、投入,学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会促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高度集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会更加认真仔细。听完故事后,问:“什么房子最坚固?”“砖房子!”然后,出示“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主题图,提问:“这是谁在盖砖房子呀?谁来讲一下这幅图上的故事呀?”这样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学生讲,同学补充,同学们会把图画上的内容全面、仔细的进行观察,当然,观察的结果有时甚至会让你意想不到。例如:“图上小猪都穿着鞋,而小兔子没穿鞋。”“小鱼跳出水面带上来的水珠和小兔子的个数同样多。”……可见,情境创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兴致更高,思维更活跃。
二、设疑诱发学生主动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今天花果山上特别热闹,因为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分桃节。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大家都希望能多分到一些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挠挠头皮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吧。”猴王一拍胸脯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可小猴还是一个劲地嚷着:“不够!不够!”这时,我就问学生:为什么猴王把桃子数增加了那么多,小猴子还是说不够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们一听这是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我将小猴三次分桃的过程用三个算式表示成:6÷3=2,60÷30=2,600÷300=2,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了“商不变性质”这一结论。学生们就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弄清楚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五年级学生原有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又转来几名学生,这样女生占总数的15/31,问转来几名女生?如果用一般的解法,盯住女生人数这方面想,在小学知识范围内就很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男生人数这方面想,男生人数没有变,原来占总数的8/15,后来因来了几名女生,男生人数就占16/31,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在教学应用题时应鼓励学生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去探索解题的不同途径,力求找到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一位教师在讲比例应用题时就注意这一问题,让学生从中选择最优解法。
  如: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榨油多少吨?
  解法1.归一再包含:先算1千克油需多少千克黄豆。3000÷(100÷13)
  解法2.用归一法,先算出油率。3×(13÷100)
  解法3.归一再扩大,先算1千克黄豆能出多少油。13÷100×3000
  解法4.用倍比法,先算出3吨里有多少100千克。13×(3000÷100)
  解法5.设榨出豆油x吨,用比例解。13/100=χ/3。
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练习题的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到灵活练习,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参与学习,既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课尾设计掀思维和创造的高潮
精巧的课尾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尾练习,巧妙利用课尾的教学活动,再掀思维和创造的高潮。
如,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课的铃声快要响了,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40名学生,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游戏的名了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卡片上的数是它的倍数,你就可以离开教室。走的时候必须先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你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游戏,既检测了本节课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灵活巧妙,一举多得,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欲望,使学生真正步入了思考和创造的时空中,回味无穷。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文章 一次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出现了如下一道题:“幼儿园老师把4千克饼干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的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分得()/()千克。”经统计,此题平均正确率不到75%。其中,前后两空的答案发生颠倒最为普遍,其次也不乏有把4千克看……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