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教学论文让孩子喜欢上数学课

时间:2018-03-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孩子喜欢上数学课 第二幼儿园 樊丽萍 【关键字】抽象概念操作 【内容摘要】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孩子喜欢上数学课
第二幼儿园    樊丽萍
【关键字】抽象  概念  操作
【内容摘要】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设计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美观性、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抽象的,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于物体的外部,而是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抽象联系。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么做的:
一、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在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如情景游戏“小兔拔萝卜”、“游戏宫”、“送小动物回家”等。而中、大班幼儿应该运用挑战性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如竞赛性游戏、操作性益智游戏等。如:中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只是白的,其它是灰的等等。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二、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设计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美观性、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小班数学区的“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1.按卡片上物体取相应数量的实物;2.按卡片上的圆点,取相应数量的实物;3.按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实物。这样,能够激发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促使能力弱的幼儿增强自信心。
三、群体效应对激发兴趣
幼儿生活在群体当中,同伴的行为对每个幼儿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幼儿交往中表现最为突出,教师用群体交往中的互动作用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幼儿爱模仿,好学榜样,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注重为孩子树立榜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虽然有的孩子能力强些,有的孩子差些,但这没什么关系。我尝试让幼儿教育幼儿,把能力不同的幼儿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快能作出反应,能力差的幼儿在一边看了之后,也会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就能逐步感知数概念。如在占圈游戏中,当老师说:“站到‘4’大‘1’的圈内”时,能力强的幼儿马上站在数字5的圈里,其他幼儿看一看也马上跟过去,几次一来,他们慢慢也就掌握了。 由此可见,群体效应对激发兴趣的促进作用。
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途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故事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
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激发儿童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内容的要求,我讲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要求的小故事。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采用直观式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具、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5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绿、蓝小圆片、火柴棒、钮扣等多种材料,每人分给他们五个,再让他们分两份,看有几种分法。然后,我让小朋友分别回答他是怎样分的,根据回答按递增关系列出,根据互换列出。随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表扬,其他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争着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文章 一次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出现了如下一道题:“幼儿园老师把4千克饼干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的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分得()/()千克。”经统计,此题平均正确率不到75%。其中,前后两空的答案发生颠倒最为普遍,其次也不乏有把4千克看……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