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运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

时间:2018-04-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运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利川市谋道镇中台小学刘述金 《摘要》: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

运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利川市谋道镇中台小学  刘述金
《摘要》: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关键字》: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运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小学生求知、表现欲、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模仿、有效注意时间短;对那些有趣、放松、快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生动形象、直观的变幻多样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运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儿童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示出多媒体教学无于伦比的优势。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1] (p116)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恰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给予体验之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如《鸟岛》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小岛上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尽管文中对蝴蝶谷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金光灿灿的蝴蝶或是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海量信息,拓宽学生见闻。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但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似懂非懂。这时,我们需要海量信息,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更好地理解品味课文。
如何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实验心理学家日赤拉曾做过两个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实验,实践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通过多媒体的图象、声音和色彩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风采到古希腊、古埃及的文明;从地球、太阳系等宇宙的宏观世界到原子细胞的微观结构;从冈底斯山的火焰喷发到雄奇的尼加拉瓜瀑布;从热带雨林的绮丽风光到北国飞雪的银装素裹;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精湛的绘画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景尽收眼底。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阅读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语文能力。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如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与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在大屏幕上展播,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合作研究问题、汇总信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形成共识或提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3](p136)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的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让学生用“渐渐”说话。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呈现 限制思维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大于直观事物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语言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感悟文采,体会意境,它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不是因图象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凭借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直觉、灵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悟文本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直接呈现出来,一味地以画面、声音替代文本阅读,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的弱化,降低了学生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
例如:三年级教材《五彩池》的教学。对于孩子,五彩池是向往的地方。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通过电视、电影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对书中出现的色彩的变化,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就是凭借着课文中对五彩池的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在大脑里就会出现一副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的真切,形状如此的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并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如果事先给孩子观看五彩池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必定被框定于画面。多媒体的展示受到仪器的限制,它的色彩和场景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现的五彩池还不如学生的想象,那么这样的展示有什么效果可言呢?但是,谁都知道孩子的想象是世界上最美的,无可比拟的,什么能轻视它呢?所以,我说扼杀孩子的想象是一种罪过。
(二)局限预设  课堂僵化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语文教学有规律可循,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又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会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而发生改变,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预设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它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过程就被定型了,教师只能按照精心设计好的那些“滴水不漏”、“分秒不差”的“课件”步步为营、势如破竹地实施,又哪容得了学生做主?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起来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是急坏了,想方设法准备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去,真是手忙脚乱。课堂上的生成被多媒体的预设左右,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学生的个性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师文章 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师文章 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优秀论文 摘要: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问题结构特征,找准教学的支点;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适度进行拓展和提升,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关键词:低年级解决简单实……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文章 一次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出现了如下一道题:“幼儿园老师把4千克饼干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的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分得()/()千克。”经统计,此题平均正确率不到75%。其中,前后两空的答案发生颠倒最为普遍,其次也不乏有把4千克看……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