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心理成长 > 正文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风云历史

时间:2016-08-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周朝总述 周朝(前1123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周朝于公元前1123年建立。 周朝分为“西周”(前1123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历史上将东迁之前的周王朝称为西周,东迁以后的

 

周朝总述

 

周朝(前1123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周朝于公元前1123年建立。

周朝分为“西周”(前1123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历史上将东迁之前的周王朝称为西周,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东周总述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各诸侯相互征伐,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

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大家族打败智氏,继而瓜分晋国,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基础。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事件爆发后,韩、赵、魏三大家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

 



 

七雄实力变更

 

战国初始的排名是,齐、楚、燕、赵、韩、魏、秦,齐富有海滨,商业发达,国都临淄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楚国占据整个南方,地方三千里,富有人口甲兵,因地处蛮夷,排名第二。 燕国国力一直较弱,但战国初期它的国力仍然胜过了韩赵魏三国,因为韩赵魏三国刚刚经历了三家分晋的争夺,还在发展中。韩赵魏三国经过三家分晋后,实力相当。 而这时的秦国则是国力最弱的。

战国中期,齐楚仍旧强大,韩赵魏三国则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魏国尽取河西后,曾一度有与齐楚相抗的态势。赵国胡服骑射,也发展很快。随着秦国商鞅变法和秦国灭掉巴国,它的实力也上升很多。这时的排名应该是:齐、魏、楚、秦、赵、韩、燕。

后来,秦国实力不断上升,超越魏楚排名第二。这时秦国曾提出,与齐国立东西帝的名号,以代替周王室号令诸侯。但这之后不久,齐国就衰弱了,乐毅以弱燕功强齐,齐国差一点灭国,从此一蹶不振。

这样,战国中后期到秦统一前的形式就是:秦国一枝独秀,楚国败于秦国后元气大伤,赵韩魏三国也被秦国进一步削弱,燕国小弱依旧,齐国风采不再。这时的战国七雄其实已经不能并驾齐驱了。

 


秦统六国历程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自此六国均灭,秦统一中国。战国也就此结束!

 

战国七雄疆域

 

秦国[古代]:商鞅变法前秦的国都为雍城(今陕西凤翔西南),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二十年)迁都咸阳,一直至秦灭六国仍以咸阳为都。

秦国[今天]: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重庆、四川大部。

 

魏国[古代]:魏自三家分晋后定都安邑(位於今山西西南部),但因安邑太接近秦国边境及难以控制魏国东部较富庶的地区,於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一直至公元前225年魏被秦灭为止。

魏国[今天]: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国[古代]:赵自三家分晋后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邯郸,一直至公元前228年秦灭赵为止。

赵国[今天]: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国[古代]:韩自三家分晋后定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后韩於公元前375年灭郑后,迁都至郑故都新郑,直至公元前230年韩被秦所灭为止。

韩国[今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国[古代]: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齐国[今天]: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国[古代]:考古专家介绍,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的地域,楚国都城在今天湖北的荆州,楚国最南端应到了湘潭和衡阳境内。楚国在全盛期,其地域覆盖过很多的省份,河南、陕西、重庆局部,湖北、湖南、安徽全部,浙江、江苏大部,当时都在楚国的统治之下。

楚国[今天]: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国[古代]:现在的北京一带。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燕国[今天]: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历史名词释义

[三家分晋]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公元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三家正式立国,从此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

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相关内容

范文范本: 入团 入党 节日祝福 辞职 个人简历 实习报告 工作总结 申请书 合同 范文 范本 演讲稿 学习资料
经济类: 会计从业资格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期货从业 证券从业 银行从业 税务师
建筑类: 建造师 建筑师 环境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土木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设备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规划师 招标师 咨询工程师
资格类: 教师资格证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师 理财规划师 报关员 报检员 价格鉴证师 资产评估师 房产经纪人 房产估价师 导游证 执业药师 医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