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卷首语 福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初入语言艺术殿堂。读书时期受教于齐越、夏青、张颂等泰斗,工作后辗转于沈阳、哈尔滨、杭州各地。从事播音及教学凡四十年。年深日久,恩师之教诲、前辈之哲思、先贤之宏愿,益回响于脑际。岁过花甲,检视生平作品,多倾注口头
福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初入语言艺术殿堂。读书时期受教于齐越、夏青、张颂等泰斗,工作后辗转于沈阳、哈尔滨、杭州各地。从事播音及教学凡四十年。年深日久,恩师之教诲、前辈之哲思、先贤之宏愿,益回响于脑际。岁过花甲,检视生平作品,多倾注口头,少付诸笔端,常恨才力之不逮,卒患师承之不传。今语言艺术理论汗牛充栋,福生无才,仅拾前辈所述一鳞半爪,敢期有所增益?唯勉力将所记、所思,录于斯书,不废诸师之心血,不负学生之期望。兹《朗诵九讲》付梓前夕,特将书中录音尽示于此。幸赖诸学生慷慨献声,更引业内大家范例。谨致愚诚,冀望方家指教!
王福生(江昊)
于杭州“湖左岸”寓所谨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朗诵者李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第五届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中国小说演播艺术家黑龙江优秀中青年专家《朗诵九讲》 全书近三十万字,是一本探讨朗诵艺术的小书,试图为朗诵初学者建构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全书以叙事、对话录、小传等多种笔法,力求深入浅出地与读者探讨朗诵的起源、特点、疆界、创作方法、创作规律、美学理想、名家风格等问题,同时着意在作品推介和分析层面上下了很大力气,就是为了理论和实践并重。
朗诵本是发源于基层的大众艺术,与播音、表演等艺术接轨后,获得了高雅的生命,但历来大家对朗诵的看法莫衷一是;百家争鸣是好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却鲜有帮助他们建构创作体系的理论。《朗诵九讲》最大的初衷正基于此。
就本书的特点来说,一来是把前人没谈到的,或者是谈到其所然未谈其所以然的,进行再次阐发;二来是继承了一些前人的理论遗产,把本被后人忽略的、或难以被后人理解的,进行了再注解。其中的两个源头、四个疆界、五个规律、四个审美,都是笔者认为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同时,为了说明问题,本书征引了大量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的奇闻轶事,进行观照和类比。
由于照顾到广大在校生读者,因此本书力求通俗易懂,也回避无病呻吟,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抛砖引玉。
本书将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预计于明年六月份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