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心理成长 > 正文

高中语文文学欣赏类选修课教学体验与反思

时间:2016-08-1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摘要:高中语文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多种“欣赏”类课程。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语言,获得真切的感



摘要:高中语文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多种“欣赏”类课程。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较为深刻的阐释;创意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觉,并且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另类“检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关键词:文学欣赏;选修课程;自主阅读;反复阅读;创意阅读


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好几种选修课都是包含着“欣赏”的字眼,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等。可见,“欣赏”已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怎样读才是真正的“欣赏”?怎样教才是真正的“教”欣赏?尤其是选修课中的“欣赏”要怎样教才会是真的让学生学习“欣赏”,并且学会“欣赏”?这是我们必须在实践之中去“回答”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实验”,文学欣赏类选修课的教学,最根本的教学策略就是: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钱穆语)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反复阅读,力求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较为深刻的阐释;创意阅读,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觉,并且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另类“检测”: 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一、自主阅读:从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开始


阅读教学,必须从“读”开始,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这是常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被忽略。过去我们“讲”得太多,太细,太繁琐,结果学生基本上没有“读”过,或者说是没有仔细地、反复地“读”过。显然,这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当然,让学生自己去“读”,并不是说教师就“无所作为”,从整体上说,教师的“作为”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保证并鼓励学生去“读”,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真正地“读”,而且“读”进去,凭着自己的感觉、视角、兴趣、立场、经验、思路读出自己的最原初的感觉。


    让学生自己去“读”,切切实实地亲近文本。


在教学安排中,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比如,在《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就让学生用两个礼拜的时间去“读”;《中国小说欣赏》则是要求学生在暑假自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要求学生在寒假自读。这样的安排,目的一个,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去“读”过,要自己的切实的“感受”。


自然,为了督促学生的“读”落到实处,作为教师,要要设计恰当的“练习”或考评方式来 “组织”和“管理”教学,特别是对那些对语文不感兴趣和喜欢偷懒的学生,特别要采取有效的考评方法来“督促”。


我们的做法就是,设计一些简单的只有学生真正“读”过就能够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实则是要“督促”学生去“读”。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作业”是一张“表格”,其中包括作者、作品、名句默写、名句赏析、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②《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的“作业”也是一张“表格”,其中包括作者、作品、主旨、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还有按照原文填空;③《中国小说欣赏》的“作业”是文学常识填空,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形象、艺术风格等住多方面,还有按照原文填空。


2.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读”出自己的“初感”。


常常,我们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从“开讲”就提出我们要“阅读”什么作品,这个作品有什么特点,我们要着力研究这个作品的什么“东西”。是为“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殊不知,这是非常“强制”地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和趣味的。自然,其结果常常也是可怕的。2001年版的人教社语文教材原本有“学习提示”或“自读提示”的,2004年修订之后,就删去了“学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其中,最根本的用意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初感”,而不要收到编者、作者以及教师的“牵制”。 [1]用王富仁教授的话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2]


关键是在教学之中如何落实,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地“读”过,而且有自己的原初的“感觉”。比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教学中,我们的做法就是:①在完成了前面一步的“通读”(完成前面所布置的所有“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一篇(或首)自己最喜欢的散文或诗歌,反复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并写出一篇赏析文章;②同桌之间相互交换阅读赏析文章,修改错别字和病句,并写出点评(不少于300字);③教师对同学的作业进行批阅,并写出点评;④学生再修改自己的赏析文章。这样的反复“折腾”,目的就是一个,要让学生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这一篇(或首)作品,真正地读“懂”,并且由此学会如何“欣赏”一篇文学作品。


自然,作为教师,要真的起到“示范”作用,也需要作出“榜样”来,也要做“作业”,那就是,从课本中也选择一篇(或首)作品,写一两篇赏析文字。如《老马之深度阐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母亲是金黄的稻束》等就是我为之而作的“作业”。


二、反复阅读:在合作探究中作出深度阐释


完成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之后,紧接着的“事”就是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合作探究”,充分地发掘文本的“意蕴”,对文本作出深刻的阐释;并且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和“研究”。


    如果可能,也让学生读“十四遍”。


王冶秋读《啊Q正传》,“读”了“十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心得”。这说明,要真的读“懂”一部作品,其实是很难的,必须反复阅读。可是,遗憾的是,常常,因为课时紧,赶任务,我们必须“快马加鞭”,结果都是“走马观花”。可见,促使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是“文学欣赏”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怎么做呢?主要的思路有:


①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课文,反复阅读,提出你认为需要深入讨论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你的初步的理解,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②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课文,反复阅读,就同学或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或者是就课文后的某一问题)写出你的初步见解,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③小组之内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作业,并提出修改意见。


2.让学生在分享之中相互启发,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论语》中的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班级授课制,它到底有什么优势,我们应该仔细地思考。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与分享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但是,班级授课制又很是“庞大”,而且,同学们的兴趣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小组讨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然,小组的组成是要根据兴趣而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从管理和考核的角度出发,要组织各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对小组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考勤和记录,特别是“讨论”之中各成员的“精彩言论”要“记录在案”,是为“学习过程”考查的重要内容。


再就是小组长要对小组成员的作业进行登记,并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换阅读,写出适当的评点与建议。这一个环节中,教师为了规范化,最好设计统一的“作业纸”,其中包括了作业的内容、形式、字数等方面基本要求以及各小组成员点评的基本要求等等。


自然,更重要的还是要为学生的交流、分享、互助搭建更为恰当的平台。比如,组织读书报告会、课前三分钟读书心得演讲、精彩片段朗读(诵)、办班级杂志、读书札记交换阅读和点评等等都是实用而且有效的方式。


三、创意阅读: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


阅读有三种境界,是为读懂,读通,读破。大致说来,所谓“读懂”,就是要通过揣摩语言来领悟隐含在文字中的意思和含意。纳博科夫说,“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所谓“读通”,就是要进入文本的内部,特别要把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注重从结构和风格上来理解和发掘文本中所隐含的丰厚意蕴。杜甫有一联诗,“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这里不说“下笔如有神”,只说“读书破万卷”。所谓“破”并不是“破烂”,“破旧”,而是要“出得来”,不读死书,也不死读书,更不可读书死。当然,“读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烂熟于心”,“了然于胸”。陈善在《扪虱新语》里有一段颇为精湛的论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洒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法也。”与文本对话,其实就是要在“入”与“出”之间反反复复,并在这“反反复复”的“出出入入”之中对文本作出“丰沛的阐释”。读“破”,就是要从文本之中“走出来”,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这独特既是相对于别人而言,也是相对于自己而言。怎样才能让学生读破,读出自己的“新意”“新见”呢?


从教师“教”的角度说,主要的策略有二。


    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走出来”,换一种眼光来“看”。


有教师开展了“基于创作的写作教学的实验”,并名之曰“为写作开启另一扇窗”。[3]笔者2009年前后在《名作欣赏》上旬刊发表了包括《文本细读与经典阐释》《文本解读:创作隐秘》《文本解读:读者视界》《文本解读:文本意蕴》《常读常新》《经典正读》《以智慧去沉思》等一系列“文本解读”的文字,主编续小强博士为其取了一个专栏名,美其名曰“打开阅读的另一扇窗”。看来,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打开另一扇窗”。其实,所谓“打开另一扇窗”的“阅读”不过是要从文本之中走出来,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或突破口。


在教学之中,作为教师尤其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要激励学生从经典文本之中去发现“新的意义”。这就是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在实际的“教”的行动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缝隙”,用文学欣赏的原理去突破。


如果学生实在找不到一扇另外的“窗”怎么办?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相互启发;可以设计一些小小的富有挑逗性的“问题”来“刺激”学生。


且举一个例子。在《祝福》的教学之中,我们就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


①如果祥林嫂生下的孩子是女的,叫阿花,祥林嫂的命运会怎样?如果阿毛不被狼吃,祥林嫂会“死”吗?为什么四叔的书房里就只有一部破烂的《四书》?祥林嫂真是“穷”死的吗?……如此等等,目的一个,“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2.以写促读,让学生从经典之中吸取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


读写相生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也就是说,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一方面用阅读来推进写作,另一方面用写作来促进阅读。这才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就以写促读而言,最主要的方式有二:一是让学生写点评、札记、随笔、赏析文之类的文章来促进阅读欣赏的实现;二是让学生写文学作品,自然包括了仿写、续写、改写、扩写以及创作等多种形式。这样的“以写促读”可以促使学生有所“消纳”(钱钟书语),从经典之中吸取营养,并将其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使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最难的还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是“点醒”学生的思想。这固然需要一些点拨性的讲解,也需要教师的示范性写作,更重要的还是要设计新颖的、有刺激性的“问题”或作业来启发学生。


且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两个作业:


①认真阅读一部你喜欢的小说,从中选出一段(大约1000字),对小说进行“点评”。(同时,我们给学生提供了点评的“样本”,就是王朝军先生所写的“批读”系列文章之一。)


②自拟题目,写一篇小小说,不少于1000字。(我们提供的参考文本包括《西瓜本来就是圆的》(孔庆东)《枪口》(徐光兴)《永远的蝴蝶》(陈启佑)等10余个小小说文本。)


四、另类“检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一个模块学完之后,学生到底学得好不好,到底有怎样的实际收获,这是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但是,是不是就用一张考卷来判定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呢?或许是不全面的,特别是文学欣赏,有很多的东西都是“潜在”的,并非一张考卷一个分数就可以“证明”的。怎么办呢?怎样的检测才是有效的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三种方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也是较为有效的。


    以语文活动来“检测”学生学习的实绩。


这应该是很生动活泼的,也是很有趣的“检测”方式。


比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之中,我们的语文活动只要是朗读(或朗诵)活动。①各班自行组织朗读、朗诵活动,由学生评委推选两个小组参加年级诵读会;②年级组织朗读(或朗诵)活动,邀请年级其他教师或其他年级的语文教师做评委,评出优秀节目;教师也参与朗读(或朗诵)活动。在这次朗诵活动中,作为语文教师,我即兴创作并朗诵了一首诗《我是一只鼬鼠》。


我是一只鼬鼠


我是一只鼬鼠/一只古老而年轻的鼬鼠/在婴儿的眼中我是未来/在老妇的眼中我是苦难的记忆/在少男的心中我是鲜花/在少女的心中我是骏马


我从荒古走来/我走过西伯利亚的凛冽/我走过徐志摩的康桥的柔波/我走进马克思的梦境/我走进李白的诗境


在一个冬夜,一个纷飞着艾青的雪花的冬夜/我来到嘉陵江畔/来到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来到一个叫做红育坡的地方/我来到一群如花似玉的少男少女之中/我看到少女脸上的忧愁/忧愁中隐藏着甜蜜/我看到少男眼中的太息/太息中包含着得意


我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有一只美丽的鼬鼠/我愿意将你们的烦忧与快乐/都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说明:若篇幅有限,这首诗可以删去。】


2.以展板“检测”学生学习的实绩。


比如,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之后,我们设计的小组作业就是要办一块展板。要求:各班每一小组做一块3平米展板,介绍本组合作学习情况,内容包括①小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②合作探究学习、诵读活动照片;③作业,包括赏析短文、自创文学作品、小组讨论记录原稿(照片)以及小组所有的作业;④参考资料;⑤书法作品;等等。


3.以作品集来“检测”学生学习的实绩。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辑成集,然后印发给同学欣赏,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显然是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而且可以为后面的教学积累最重要的原始资料。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①各班编印一本班级优秀作文(包括赏析文和自创作品);②各班推选优秀习作(赏析文3-5篇,创作作品3-5篇),年级组织遴选40篇左右的文章编印成年级的优秀作文集;③组织召开年级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各班选派1-2名同学代表介绍本人、本组、本班学习情况,朗读本班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安全.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京).2006(12):4-11.

[2]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06:215.)

[3]谢澹.为写作开启另一扇窗——“基于创作的写作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语文学习(沪).2012(05):69-72.




媒体编辑:段 乔




相关内容

范文范本: 入团 入党 节日祝福 辞职 个人简历 实习报告 工作总结 申请书 合同 范文 范本 演讲稿 学习资料
经济类: 会计从业资格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期货从业 证券从业 银行从业 税务师
建筑类: 建造师 建筑师 环境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土木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设备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规划师 招标师 咨询工程师
资格类: 教师资格证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师 理财规划师 报关员 报检员 价格鉴证师 资产评估师 房产经纪人 房产估价师 导游证 执业药师 医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