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文翻译
时间:2016-08-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③,或以钱币乞④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③,或以钱币乞④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⑤仲永环丐⑥于邑人,不使学。
【注释】
①金溪:县名。
②收族:团结同族。
③宾客其父:用对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
④乞:给予。
⑤扳:挽。
⑥环丐:到处求讨。
予闻之也久。明道①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②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注释】
①明道:宋仁宗的年号。
②舅家:王安石母家姓吴,世居金溪乌石冈。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①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注释】
①受于人:后天的教育培养。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赏析】
《伤仲永》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正是一个“伤”字。这篇议论文,先叙后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立论,事实成为立论的依据。第一、二两段只叙不议,为第三段的议论服务,后面的议论,集中强烈,言简意赅,如画龙点睛,使前面所叙的事实立即升华具有典型意义。全文仅二百字,叙事之简洁,说理之透彻,安石散文风格在此已露出端倪。第一段叙述神童方仲永的故事。第二段段,从作者亲自见闻的角度简略交待了仲永从神童沦为“众人”的过程。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方仲永由一邑称奇的神童变成无声无息的普通人一事所发的议论,也是本篇思想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