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白:你和孩子都会成为更好的彼此
时间:2017-01-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若父母始终不得解决这些问题的要领,不仅会让父母的角色更糟糕,也会让孩子的成长更为糟糕。 若父母掌握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成就更好的彼此——好妈妈,好父亲,好孩子。这一次,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若父母始终不得解决这些问题的要领,不仅会让父母的角色更糟糕,也会让孩子的成长更为糟糕。
若父母掌握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成就更好的彼此——好妈妈,好父亲,好孩子。这一次,我们从动画说起,如何通过动画架起亲密关系的桥梁?如何化问题为亲密交流的机会?一起来听听这位心理咨询师的自白。
文 / 周子超
卓越教育学能心能老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WAIS-IV持证测评师
那天做完咨询,看了下时间已经一点三十,这时候肚子也打了下鼓,就想着去路边小摊吃个炸酱面,祭祭自己的五脏庙。 在面馆里,电视正唱着“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我一边吃着面,一边拿起手机无聊地刷着新闻,毕竟这类动画已经不是我这个年龄的菜了。 正当准备吃饱喝足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妈妈闪亮地打了孩子一个耳光,恶狠狠地骂道:“叫你吃你还顾着看,有什么好看的?看动画看上瘾了是吧?” 我抬头看了一下,只见这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低下头,一边啜泣一边把碗里的粥给送进嘴里,他不敢抬头,但是在每次拿起勺子去勺粥的时候,他都会尽量去用眼角的余光来喵一眼电视,仿佛那电视才是支撑着他把粥吃完的动力。 “嗯,其实这家的炸酱面还挺好吃的。”我不合时宜地打了个饱嗝,但是看到这个妈妈和孩子,我又想起了很多家长跟我提起过的一个问题,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该怎么办? 遇到这类型的问题,我一般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喜欢看动画呢?”
01“这不是天经地义的本能么?”
有的家长会说:“这不是天经地义的本能么?” 是的,这点我认同。因为动画这东西,本身的设置就是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甚至可以说,就是根据他们的本能来设定的。举个例子,孩子会对于大色块有明显偏好,这是由生理发育所决定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动画大多由比较明艳的色块来组成。 一些家长经常会跟我说:“我的孩子经常发呆,突然拿起一些东西,自己就玩了起来,还说出一些他看过的动画里面的主角名字,然后就自顾自地biu biu biu地玩起来。”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喜欢探索,喜欢通过反复的模仿来创造自己的世界。像这些家长说到的情况,其实就是孩子在根据动画内容创造自己世界的过程。 学龄前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他们认识事物多靠感觉、知觉以及表象,他们无法理解更多深层次含义的内容,所以,动画作为一种简单直接并且没有太多深层次信息的表现形式自然会受到孩子的喜欢。 他们能够在动画片中翱翔,他们可以想象自己是里面的某些角色,在想象中做出一些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东西,例如打败大魔王,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中无法满足,但是在动画以及想象中可以满足的。动画这种“灵感的源泉”,恰恰符合了孩子的本能。
02看动画,是为了融入同龄人
有的家长会说:“因为孩子说,如果他不看动画,回到学校就没有话题。” 这一点我也很认同,因为动画的确是孩子的一个最重要交友手段。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群体,而且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所以说他们看的动画很多时候会与班级里面的小伙伴一致,并产生一定的偏爱。他们看动画是为了能够融进去班级的群体里面,跟其他孩子能够有共同的话题。 03 “爸妈没时间陪我,幸好我还有动画”
有的家长会说:“因为我没有时间陪孩子,只能靠动画陪孩子了。” 这么说其实也没错,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看动画来补偿孩子,用来代替父母的陪伴。孩子在缺乏父母陪伴的时候,他们需要其他的东西来获得一种被关注感,或者说需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无聊是存在感缺失的表现,而动画可以有效打发时间让孩子不觉得无聊,让存在感得以体现,同时在想象中也能够得到一种自我满足,价值感也就同样得到体现了。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替代的。 不过,一般来找我做心理咨询或者上心能课程的家长,他们都是焦虑的。他们往往不会满足于仅仅知道孩子喜欢看动画的原因,他们更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建议。他们渴望知道的是,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不会模仿错误的行为,不会沉迷其中,并且越快越好,越简单越不麻烦越好。
04 “我们有陪他看动画”“你们只是看手机而已!”
其实,前者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模仿学习的行为”,后者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让孩子在其他方面获得满足,得到肯定,获得价值感”。所以,我一般会给出一个答案,那就是父母好好陪着孩子一起看动画。 之前有一对让我很深刻的来访者,他们夫妻俩和孩子一起过来做咨询,其中讨论到,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孩子就是喜欢看动画,我们跟他沟通,他却不愿意跟我们说,就自己一个劲儿地在看。” “你们有陪伴过孩子一起看吗?”“有啊!我们会跟他一起坐在沙发上去看。”这时候孩子说话了,“你们在玩手机而已!” 其实这种所谓的陪伴,不是单纯是你在旁边玩手机,他在你旁边看电视的那种“身体”的陪伴。我这里所说的陪伴,是两者之间心灵的连结。要做到这些,就要多下苦功,这样才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密切,让孩子不沉迷动画,让孩子不会模仿错误的行为。 05 何不用动画架起亲子沟通的那座桥? 其实从选动画开始,父母就需要下苦功。父母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画跟孩子一起观赏,最好集知识、创造、思想于一体。当然,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来选择动画也是可以的,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认知能力较差,可适当选择些主题单一、情节简单、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的动画;4岁以上的孩子则喜欢娱乐性、趣味性较强、人物形象和情节都较简单、动作较夸张的动画片。 而选完动画之后,父母需要的就是认真陪着孩子去看,其实我觉得这个看动画是一个亲子沟通很好的渠道。很多家长总会抱怨现在孩子不愿意跟他们沟通,那么请仔细想想以前孩子想跟你们沟通的时候,你们是否有耐心去跟他们沟通呢? 所以说,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开始后悔,沟通从小就要开始。而动画则是很好的一个沟通渠道,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边讨论情节,一边相互了解,甚至还可以及时对一些敏感情节进行处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父母不仅在看动画前和看动画时要下苦功,看动画后也一样需要做点东西。一起看完动画后,父母不仅可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且可以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在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的同时,还可以多了解一下孩子。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去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把脑中的想象放到现实中,让孩子不再孤独,同时也可以让父母纠正孩子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最后,可以让孩子评价一下这部动画,这既能训练孩子思维,又能够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孩子进行分享、进行表演、进行评价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孩子得到一种价值感,而这些,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做完这些你就会发现,你跟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你和孩子都能够成就更好的彼此。
学能心能研究院卓越教育学能心能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儿童学习能力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亲子与家庭教育;提供学能训练、心能辅导、亲子与父母成长课程等服务。是一个以关注心、关注家、关注你为宗旨的专业组织,潜心八年,影响着万千家庭。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预约课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