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三年级 > 语文 > 正文

范进中举教学视频,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时间:2016-08-24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范进中举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

  范进中举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意目标: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法:同桌讨论交流,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想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愿不愿意听?据说在清朝时期,有个叫严监生的人,有一年,他病得很厉害,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医生都不下药了;他的家人,都从各个地方赶了回来,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响得一声接一声的,可总不见断气。这时,只见他努力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不曾交代?”他把头摇了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两个手指头却是指著不动。这时他的妻子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根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根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根;众人看严监生时,只见他闭上眼睛,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问:这个故事刻画了严监生怎样的形象?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
  动作、细节的描写,夸张的手法。
  故事中点着两根灯草不掐灭一根就死不瞑目的吝啬鬼形象就出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笔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出自吴敬梓笔下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范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看看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                                             二、简介《儒林外史》和吴敬梓
  (学生二分钟时间自读并识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
  2、思考: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本文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对待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和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比较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部长篇小说节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同学们想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刻画了那些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同学们已经说得很全面了,那么这些人物的形象在这篇小说中是如何刻画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范进态度发生变化的最精彩的片段,仔细品读一下,体会它的妙处。
  (跳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心体会。)
  3分钟后请同学们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填写表格
  人物 情节 胡屠户 众乡邻 张乡绅 范进
  中举前 一副大肠一瓶酒 现世宝  癞蛤蟆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横披  腆着     不闻不问  不理不睬每日小菜饭    乡试无盘缠     贫寒 卖鸡换米煮粥      岳父大人     唯唯诺诺
  中举后  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 低头扯后襟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送银送房 称兄道弟  接受送礼 老爹 平起平坐 打起官腔
  人物性格 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嗜钱如命 庸俗自私趋炎附势 嫌贫爱富     阿谀奉承 结交新贵 攀附权势 道貌岸然 老奸巨猾醉心功名 灵魂卑劣 可怜可笑 可鄙可悲
  小结: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各色人物嫌贫爱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跃然纸上。他们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见,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看不起。因此,读书人便以读书来求取功名,从而形成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范进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四、精读课文,赏析片段
  1作者怎样塑造范进这个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
  (明确:精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作者反复写他拍手、大笑,勾画出他中举后疯疯癫癫,亦痴亦狂的丑态。)
  2“金榜题名”本是人生一大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
  (明确: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达到如痴如狂、不顾一切的地步,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攻读,46但他大半生屡试不中,贫穷落魄,受人辱骂,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所以一旦中举,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突然实现,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强烈反差使范进一下子不能适应过来所以会发疯。其发疯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五、合作探究
  “金榜题名”本是人生一大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
  (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达到如痴如狂、不顾一切的地步。但他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贫穷落魄,受人辱骂,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所以一旦中举,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突然实现,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得到改变,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强烈反差使范进一下子不能适应过来,所以会发疯。
  试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因为范进这种情况而发疯的读书人,以前有没有?以后还会不会有?宋真宗为了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特写了“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而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我们说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那么《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讽刺?(对比、夸张、细节(语言、动作的描写)等方面。
  七、布置作业:
  请运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至少两种)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体现其某一方面的特点。力求使你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生动。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胡屠户
  中举前:一副大肠一瓶酒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横披  腆着
  中举后: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  低头扯后襟
  人物性格: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势力粗俗
  众乡邻
  中举前:不闻不问
  中举后: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人物性格:趋炎附势  嫌贫爱富  阿谀奉承
  张乡绅
  中举前:不理不睬
  中举后:送银送房  称兄道弟
  人物性格:结交新贵攀附权势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范进
  中举前:每日小菜饭 乡试无盘缠 贫寒  卖鸡换米煮粥  岳父大人 唯唯诺诺
  中举后:接受送礼 老爹 平起平坐 打起官腔
  人物性格:醉心功名 灵魂卑劣 可怜可笑 可鄙可悲
标签:


相关内容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原文: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


枣儿ppt课件
枣儿ppt课件

《枣儿》是一篇初三语文课文,下文是教学《枣儿》时可以用到的ppt课件,供大家下载! 《枣儿》ppt课件预览 整体把握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


变脸(节选)ppt课件
变脸(节选)ppt课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变脸(节选)》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变脸(节选)》ppt课件预览: 变脸是中国戏剧界的神秘绝技,也是川剧的看家绝活,往往跟吐火、藏刀、耍牙等绝活并用;是用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共分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