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三年级 > 语文 > 正文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时间:2016-08-27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 2、仓鹰击于殿上: 3、因使唐雎使于秦: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以头抢地尔: 6、故不错意也: 7、轻寡人与: 8、虽千里不敢易: 9、请广于君: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             2、仓鹰击于殿上:
  3、因使唐雎使于秦: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以头抢地尔:             6、故不错意也:
  7、轻寡人与:               8、虽千里不敢易:
  9、请广于君: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        )
  11、岂直五百里哉!(       )(      )   12、长跪而谢之曰(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4.唐雎面对秦王以        相威胁时,他以            作答,列举     、      、     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          、          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          、     、     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拓展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在
  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5、以头抢地尔:用           6、故不错意也:所以
  7、轻寡人与:疑问语气词     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9、请广于君:扩充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  )(出使  )
  11、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 只是)   12、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不敢交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3.长跪而谢之。
  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
  5.岂直五百里哉?
  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 “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D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4.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 、 聂政 、 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气凛然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疑问语气 呢
  ②岂直五百里哉
  疑问语气 呢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疑问语气  吗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标签:


相关内容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原文: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


枣儿ppt课件
枣儿ppt课件

《枣儿》是一篇初三语文课文,下文是教学《枣儿》时可以用到的ppt课件,供大家下载! 《枣儿》ppt课件预览 整体把握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


变脸(节选)ppt课件
变脸(节选)ppt课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变脸(节选)》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变脸(节选)》ppt课件预览: 变脸是中国戏剧界的神秘绝技,也是川剧的看家绝活,往往跟吐火、藏刀、耍牙等绝活并用;是用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共分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