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三年级 > 语文 > 正文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时间:2016-09-24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

  一、说教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授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对小说这一文体已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小说三大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认识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分析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能够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快速阅读、学生自主寻找、合作探究、课堂实练等方法,让学生学习使用“析人物、品语言”六字法赏析小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认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五、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自主查找并赏析法 3. 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七、课前预习
  1. 自主解决作者、生字词等文学常识;
  2. 根据课文对“何大学问”的描写,为其画一幅素描肖像画。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快速连线。
  让学生快速连线《水浒传》中个别人物及其所对应的外号,如宋江“及时雨”,孙二娘“母夜叉”,吴用“智多星”,扈三娘“一丈青”等。由“一丈青”外号引出《蒲柳人家》也描写了一位“一丈青大娘”,这里的“一丈青”和《水浒传》中的“一丈青”是否一样?引出课题。
  (二)“蒲柳人家”指的是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三)作者介绍:刘绍棠“文坛奇人”
  (四)读准字音、词语解释
  【注:第三、第四环节主要由学生进行分析、分享】
  (五)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主要人物?引出本文通过何满子的视野向我们再现了课文的两大主要描写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2.请为课文两大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可结合仿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自主探究分享后,教师出示例句“一丈青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四海”。
  (六)深入探讨之“析人物”
  引问:文中人物为何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由此导出“析人物”版块。
  1. 速读第一部分,划出能突出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特点的句子,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一丈青大娘是一个泼辣大胆、正直豪爽、口苦心甜、正直能干的农村妇女形象。
  2.用研讨一丈青大娘的方法,讨论合作完成对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何大学问是一个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且虚荣心强的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请归纳出本文所运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并用原文说明。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学生活动:分享学生为“何大学问”所画的素描肖像画。
  5.师生合作完成对联,整合吸收课文内容。
  (七)深入探讨之“品语言”
  1、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文语言特点的句子。 学生自主寻找分析探究,教师适时指导。最后出示一两个例句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文章语言。
  例句: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改句: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心中唯一的无价之宝。 总结本文语言特色:
  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进而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色: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第三,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传》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
  (八)主题探究
  1. 再次明确阅读小说的方法:“析人物”“品语言”六字法。
  2. 引出“何满子的个人档案”,对线索人物进行分析。并引出本文的人物群相“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等等花鞋杜四”。并对《蒲柳人家》小说故事内容进行简短的复述,帮助学生理解本篇小说的整体内容。
  3. 引出小说的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以何满子为线索,其中又插入了一些关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介绍,使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九)教师寄语
  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十)课堂最后实练
  请用个性化的语言及适当的人物描写方法,描绘班级中一位同学,力求传神有文采。(要求:不写出真实姓名)
标签:


相关内容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原文: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


枣儿ppt课件
枣儿ppt课件

《枣儿》是一篇初三语文课文,下文是教学《枣儿》时可以用到的ppt课件,供大家下载! 《枣儿》ppt课件预览 整体把握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


变脸(节选)ppt课件
变脸(节选)ppt课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变脸(节选)》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变脸(节选)》ppt课件预览: 变脸是中国戏剧界的神秘绝技,也是川剧的看家绝活,往往跟吐火、藏刀、耍牙等绝活并用;是用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共分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