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
	
		 
	
		  3、理解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我们眼中的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就来领略其中的一篇《沁园春 雪》。
	
		 
	
		  二、介绍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课下注释一)
	
		 
	
		  三、回顾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四、听雪,把握基调
	
		 
	
		  1、听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读出怎样的气势
	
		 
	
		  3、强调字音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  数(shǔ)风流人物
	
		 
	
		  五、读雪,读出气势
	
		 
	
		  1、自由读,读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点名读,自由评价
	
		 
	
		  (教师先评,学生跟评)
	
		 
	
		  3、齐读,注意停顿
	
		 
	
		  (投影展示停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看雪,整体感知
	
		 
	
		  1、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上阕写北方雪景,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阕评历代帝王,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3、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描述一下。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七、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八、作业:积累写雪的诗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温习上节课内容
	
		 
	
		  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二、赏雪,局部感知
	
		 
	
		  (一)、小组内男女分读上阕
	
		 
	
		  1、前三句有什么作用?
	
		 
	
		  2、哪一个字领起了写景?领起的句子有哪些?
	
		 
	
		  3、写景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赏析一下。
	
		 
	
		  (小组交流,从修辞、个别动词的使用的角度来答)
	
		 
	
		  4、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二)、班级内男女分读下阙
	
		 
	
		  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哪一个字领起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论?领起的句子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报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赞美。
	
		 
	
		  三、评雪,拓展探究
	
		 
	
		  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四、比较阅读: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一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词中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五、小结:从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领略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采。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六、作业:
	
		 
	
		  积累作者的诗词名作并背诵
	
		 
	
		  (《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