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三年级 > 语文 > 正文

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时间:2015-08-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一)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说教材: 九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都是诗歌,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说教材:
 
  九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都是诗歌,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常把作文和课文分开来教,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我的教学设想是:本单元共有4篇,分别是《沁园春 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和《外国诗两首》。前两课是讲读课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后两课自读课,在前两课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第四,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诗歌的上下节本身就是对比。
 
  在教学中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
 
  第二步,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
 
  第三步,进行朗读感知,提出朗读应思考的问题。
 
  第四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六步:赏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讨论赏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结合所学方式赏析文章。
 
  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步:归纳本诗的主题
 
  第八步:随堂练笔
 
  1、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象。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意象是A    的    的帆。
 
  B    的大海,    的海风,    的浪。
 
  C    的碧流,    的阳光,    的异地。
 
  (2)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        、          、       。
 
  2.诗之魂,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感情等。
 
  (1)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
 
  (2)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征什么?
 
  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个字。
 
  高山    溪流    大海
 
  (1)描绘一种情景。
 
  (2)表达一种感悟。
 
  第十步:布置作业
 
  (一)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2)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  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
 
  (二)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标签: 初三语文


相关内容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原文: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


枣儿ppt课件
枣儿ppt课件

《枣儿》是一篇初三语文课文,下文是教学《枣儿》时可以用到的ppt课件,供大家下载! 《枣儿》ppt课件预览 整体把握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


变脸(节选)ppt课件
变脸(节选)ppt课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变脸(节选)》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变脸(节选)》ppt课件预览: 变脸是中国戏剧界的神秘绝技,也是川剧的看家绝活,往往跟吐火、藏刀、耍牙等绝活并用;是用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共分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