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三年级 > 语文 > 正文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上课课件

时间:2015-08-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把握“星星”的意象,联系特定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蕴和情感。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⑵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⑶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⑵通过诗歌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⑶体验与反思,通过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畅谈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⑵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讨论法。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课时】
 
  一课时。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课前准备】
 
  1、教师:
 
  充分搜集诗歌背景资料,做好相关课件,能有感情的范读本诗。
 
  2、学生:
 
  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课前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和写作背景。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星星点灯》,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
 
  导语: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江河:“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
 
  3、请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简要评点。
 
  4、齐读全诗,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并思考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板书:
 
  第一节: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第二节:
 
  意象:冻僵的夜、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也是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5、总结星星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四、品读诗歌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把认为写的好的诗句画出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好在哪里?
 
  2、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示例展示:
 
  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这里比喻。“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3、“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这里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五、问题探究
 
  1、两小节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结构上: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节16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都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相近。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化。
 
  语言上: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起有变化,“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成“谁愿意”的否定式。
 
  2、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六、课堂小结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
 
  七、课堂作业
 
  仿照这首诗的“如果……谁不愿意……”或“如果……谁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例:
 
  如果我们不用准备那些枯燥的考试
 
  谁还需要补课,谁还会
 
  在夜里叹息
 
  寻觅妈妈收缴的童年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歌
 
  每个同学都是青春飞动笑声连连
 
  如果我们都可以升入理想的大学
 
  谁还需要补课,谁还会
 
  在寒冷的冬天寂寞的煎熬
 
  在酷热的夏日苦苦的等待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听到唠叨的话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主要意象:星星
 
  (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温馨美好──寒冷严酷
 
  主题与变奏
 
  内容:向往光明──否定现实
标签:


相关内容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mp3在线朗读及下载

《沁园春雪》原文: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


枣儿ppt课件
枣儿ppt课件

《枣儿》是一篇初三语文课文,下文是教学《枣儿》时可以用到的ppt课件,供大家下载! 《枣儿》ppt课件预览 整体把握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


变脸(节选)ppt课件
变脸(节选)ppt课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变脸(节选)》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变脸(节选)》ppt课件预览: 变脸是中国戏剧界的神秘绝技,也是川剧的看家绝活,往往跟吐火、藏刀、耍牙等绝活并用;是用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共分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