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宇宙、太阳系、地球图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从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入——对地球概况进行了解。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2、晴朗的夜晚,繁星满天的星空总会引人遐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知道有哪些天体吗?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去探究宇宙中存在的自然现象。)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了解天体知识从天体的形状、组成物质、运动特征、是否发光方面分析。(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远近的次序计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周围有大气层包围,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等生存。它有一个卫星──月球。 二、自主探究,感悟内容
[过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什么是天体系统?
师:(强调)天体系统至少由两个天体组成,同时要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能够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吗?
[展示主要天体系统图片]让学生判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情境创设]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材料:
1.(1)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大行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
(2):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其他行星比较,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说明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
(1)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几颗大行星? (2)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3)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4)从以上材料的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活动]学生将分组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分享。(分组合作,既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过渡]人们常常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说说地球的特殊性在哪里吗?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探究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引导) 1.存在生命的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2.思考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确定外星人的方向?(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