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15-09-1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1提高阅读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示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1提高阅读“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示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方向,为后面学习“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
意图”作知识、技能和方法上准备。
三、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
四、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
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内容分析:大气组成、热力状况、热力环、大气运动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所以本人采取了实验综合分析法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来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反馈练习力度,坚固学生本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1.大气受热过程
此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表现形式。
A.本段内容要点:(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知识准备: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多,如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地面辐射、地面反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这些知识虽然课标中没有要求掌握,却是理解“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求注意理解其概念及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C.知识延伸:大气的两个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对大气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应用,属于达标后的知识拓展,可结合示意图教学。
2.热力环流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所以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来衡量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程度,予于足够的重视。
3.大气的水平运动
这部分内容是对空气运动中水平运动的动力成因的分析。对于近地面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变化,也是下部分知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等是难点知识,因此,这部分虽然在课标中也没有具体要求,但也是承前启后的知识和技能,应予以重视。
六、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初中地理不是会考科目,所以初中与高中地理的学习就缺少了联贯性,因此高中学生地理知识基础较差,这给高中的地理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次任教班级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未能使用地理的术语正确描述出来。
点击下载完整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标签:
高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