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背景分析 城市化在整个高中地理第六章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前面的知识是一种深化,对后面的知识是一个桥梁,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城市区位的知识,所谓陌生是学生
一、背景分析
城市化在整个高中地理第六章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前面的知识是一种深化,对后面的知识是一个桥梁,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城市区位的知识,所谓陌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于大城市的体验就更少。而利用图表可以让学生直观城市人口和规模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获得理性的知识,这符合知识的习得过程。
二、案例设计
(一)目标
1.利用富阳城区图引导学生讨论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2.结合书本及教师提供的图表,要求学生画出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并划出阶段。
3.利用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二)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一周前去了解富阳城区的变化,可以实地考察,也可以在网上或其他方法获得相关资料。
2.投影出富阳城区图及相关问题:
问题(1)据你所了解富阳城区的人口和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富阳城区主要在向哪个方向发展,请举例说明?
(3)富阳城区人口和面积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然后请学生结合书本讲出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三个标志。
通过对本市城区的了解能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较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再结合书本知识就能对城市化的含义有较深的理解。
3.投影出图表
时间 |
1750年前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 |
特点 |
|
|
|
原因 |
|
|
|
问题(1)结合书本完成上面的表格
(2)分组讨论完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基本能完成作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作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参照作图如下:
4.投影出图和表
国家 |
起步 |
速度 |
水平 |
其他特点 |
发达国家城市化 |
|
|
|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
|
|
|
|
结合图和书本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和下列问题:
问题(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最早的是哪个?
(2)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概是多少?
(3)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城市化发展快速的原因?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时间、原因、表现?
(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通过这些图表,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前面城市化的含义和主要标志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学习,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是很容易的。
三、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学生既了解本市的城市化进程和概况,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又能使学生对城市化有较好的理解。通过课前的准备,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的学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图表以及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先获得直观的陈述性的知识,再获得理性的程序性的知识,也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学生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摘自:http://202.98.56.84/down.asp)
标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课件中包括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内容。更多PPT复习课件请在高一地理栏目下查看。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梳理 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
第一章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六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