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PPT(部分预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PPT(部分预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
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 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人口的空间变化【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
人口的空间变化【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新课导入】
师:人口的空间变化实际上非常常见,广义的空间变化甚至包括你们从家里来学校上学,我们主要要求认识人口的迁移。阅读课文,找出人口迁移的含义,看看以下几种情况哪些属于人口的迁移:
1、春节期间,许多人回家过年
2、黄金周,许多人乘着假期外出旅游
3、我国内地农民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打工
4、胡锦涛赴美进行国事访问
5、钱学森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归国
生:略
[设计意图]:
小结:“人口迁移”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按照空间移动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板书】一、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空间变化【新课讲授】
1、 国际人口迁移
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
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分析)
归纳:
二战前二战后
迁移特点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迁移路线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 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 南欧->西欧
影响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 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国内人口迁移
读P9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方向从已开发的较发达地区往待开发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原因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小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原因:(1)我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1984年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是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和经商)。
【作业设计】读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点击下载完整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PPT
标签:
高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