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以及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分布特点。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重点】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难点】
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时安排】
2课时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知识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导入
我们知道,城市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城市是有等级的。
城市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但是不同的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等级划分是不同的。
阅读:P25阅读: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及城市等级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依据:人口规模
讲述:我国的城市按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分为四类:
人口100万以上——特大城市;
人口50万~100万——大城市;
20万~50万——中等城市;
<20万——小城市。
此外,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虽然人口未能达到设市建制的标准,但是,由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也属于城市范畴的一种城镇型居民点。
2.等级: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过渡: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如果把顾客来源点画在图上,就可以大致画出这个城市的服务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3.城市的服务范围:本身及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总结: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但这个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以外。
举例并讨论:张家港和江阴与张家港和苏州服务范围。
4.特点:①不固定 ②无明确的界线
提问:
(1)城市为区域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
(2)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内容相同吗?
引导:P25~26活动。
(1)要求学生看表2.1,将枣强镇、衡水市、石家庄市按照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城市等级的判定。
(2)判断枣强镇附近居民出行到衡水市和石家庄市的距离和频率。
(3)将表2.1上的代表服务的数字填入表中,并解释原因。
讲述:从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等级城市满足周围人们需求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服务范围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某地的人们去不同等级的城市次数也是不同的。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5.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种类、级别、范围的关系
过渡: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阅读:P27第一段,找出提高城市等级和扩大服务范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总结: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作支撑。
阅读:案例2,思考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案例2说明了的是上海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扩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庆市在解放之前还是个小城市,但当它被专家确认它的底下有石油并被开发出来后,大庆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些象大庆一样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说明了有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也可以提升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
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的。
6.提升城市等级和扩大服务范围的条件
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同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等级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等级
1.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2.分类(从小到大):一般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3.城市的服务服务范围:本身及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4.特点: ①不固定 ②无明确的界线
5.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6.提升城市等级和扩大服务范围的条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城市的等级划分和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我们知道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一、城市等级体系
1.概念
过渡:我们这里以德国南部为例来分析城市等级体系的有关问题。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上图2.12,完成读图思考的问题。题3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每一等级城镇之间距离远近,比较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特点。
思考:
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三个)
2.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学生讨论,只要合理即可。)
过渡:从上图2.12中还可以看出,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二、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1. 前提条件: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2.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唯一因素是距离。
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理解)
a.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供应点的距离不会太近,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b.在利润的吸引下,不断有新的供应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因此而缩小。这时,该货物的供应处于饱和。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仍是圆形的,并彼此相切。
c.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割成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
思考:①图2.14中城市有几个等级?②找出表示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③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
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 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案例2,通过此案例,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利用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成功地指导了“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2)通过阅读文字资料,了解A、B、C三级各自的服务功能、人口规模。
(3)阅读图2.15,找出A、B、C三级居民点数目,各自分布特点。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通过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分析了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同时又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的案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等级体系
1.概念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二、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1.前提条件
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
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
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标签:
高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