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时间:2015-10-09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思路如下: 1、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情景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红绿色盲的认识,通过设疑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思路如下:
1、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情景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红绿色盲的认识,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族系谱图,推导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3、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对有关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有应用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 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一、概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些位于性别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1、发现
2、资料分析
3、特点:
⑴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
⑵交叉遗传
⑶隔代遗传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标签:
高一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