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案PPT
时间:2015-10-12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DNA分子的结构教材分析: 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
DNA分子的结构——教材分析:
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
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难点突破方案:
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
3.总结典型碱基计算规律,配合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的相关内容。
1.名称:DNA又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双链结构。
2.组成元素:C、H、O、N、P
3.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如下图)
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N碱基:A、 T、 G、 C,碱基不同则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二、DNA分子的结构(该部分主要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DNA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那么这些脱氧核苷酸具体是怎样组成DNA的呢?组成的DNA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1.DNA分子的结构
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
结构: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苷酸组成DNA分子的过程
具体过程用PPT展示
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DNA分子有多样性,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种类为4n.
2.特异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顺序
3.稳定性: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后用氢键连接两条链,所以具有稳定性。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总结、概况!
课下作业
完成学案上相应习题!
点击下载完整版DNA分子的结构教案PPT课件
标签:
高一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