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时间:2015-12-19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由大瀚教育小编整理发布,以下教学过程由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精心研究,合理推导等步骤组成,下载请点击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点击下载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宇宙航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由大瀚教育小编整理发布,以下教学过程由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精心研究,合理推导等步骤组成,下载请点击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宇宙航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多媒体演示“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运行、返回”视频剪辑。(播放同时可向学生介绍、讲解有关宇宙飞船发射、运行、返回等过程中的一些知识。)
2.教师导入:(将音量调小,与课件播放同步)
自古以来飞天一直是全人类的梦想,人类也为此做出了不懈的追求和巨大的牺牲。我国古代的万户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将自己用47枚火箭捆绑,尝试飞天,不幸点火后火箭爆炸,万户为此牺牲了。然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活动。终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57年10月4日从前苏联升空,中国也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特别是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第一次实现载入航天,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绕地飞行14圈,顺利返回,圆了中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又将两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绕地飞行近五天五夜成功返回,实现了新的突破。所有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1.诱导观察:
(1)课件动画展示:在某一平台上先后以不同水平速度抛出小球。
(2)教师设疑:观察和比较这四条轨迹,你能发现什么?
(3)师生小结:得出两个结论,并在课件上出示:
① 物体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均落回地面。
② 物体的初速度越大,飞得越远。
(2)放飞思维,大胆猜想: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截图)

①教师设疑:从刚才的四条轨迹图中,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②课件展示牛顿设想,并用动画动态演示: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抛出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运转。
③教师追问:牛顿的设想可能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维)
④师生小结:牛顿设想的运动是完全可能的。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三、《宇宙航行》精心研究,合理推导
1.设疑: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能使抛出的物体成为人造卫星,那么这个速度多大呢?
出示标题二:宇宙速度(导向第二个研究内容。)
2.课件出示探究内容和已知条件:
已知地球和人造卫星质量分别为M 和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求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v 。
3.设疑: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教师强调学生不急于解题,先看清已知条件,找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应该用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来求解。)
4.推导卫星运行速度公式:
根据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规律,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并自己独立求出卫星运行速度
标签:
高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