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时间:2016-08-10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而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梁启超、梁实秋。
	  2.引导学生学会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三、四、七、八段。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而难点在于对先生所讲的《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
	 
	  三、说学情
	  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心理像成年人接近,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所以,应抓住这些因素,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文学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理上,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所以要积极采用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探究感悟”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而蕴含情感,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我想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批注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认真揣摩,体味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教师只起一个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总之,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乐趣。
	 
	  六、说过程
	  文章通过记演讲达到写人的目的,来表现梁任公的性格和品质。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对人物的认识与刻画,以“    任公”的句式,设计四个篇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初识任公
	  1.由《少年中国说》引出梁启超
	  2.学生介绍梁启超,视频补充,引出课题
	  3.解题:课文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
	  4.学生借助《配套练习》了解作者,教师指导记忆作家的基本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少年中国说》引出主人公,而后通过学生介绍、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主人公,解题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于文体的把握,而教师对学生记忆作家的方法指导是必要的。】
	  (二)初读感知,走近任公
	  1.学生独立速读,完成任务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学生在“初识任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通过初读课文,在文中找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方式,达到整体感知文意的目的。】
	  (三)细读感悟,品评任公
	  1. 教师指导作旁批的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选择认为精彩的片段品味语言,品评人物。
	  3. 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环节,采用“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抓住重点,力求突破难点,同时初步培养学生作批注的阅读习惯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总结提升,追思任公
	  1.师生总结任公形象。
	  2.把握作者情感。
	  3.教师总结
	  【在前面环节完成的基础上,此环节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