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时间:2015-08-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点击阅读:高中一年级必修一语文课文再别康桥原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一: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灵的,淡淡的句子,开启了中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诗歌。透过近百年历史的重重尘埃,我们仿佛看到徐志摩正站在即将启航的轮船上,轻轻挥手,向那个曾经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告别。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但在诗人短暂的一生中,却是最后一次。
 
  徐志摩死后,他的生前好友胡适曾经在《追悼志摩》一文中写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把这三个理想的条件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现实的历史。"
 
  胡适对徐志摩一生历史的概括非常精辟。但是并没有指出徐志摩"单纯的信仰"是如何养成的。除了天性以外,纵观徐志摩的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便是康桥。康桥,是诗人爱之信仰破碎的地方,自由信仰飞扬的地方,美之信仰蕴积的地方。康桥,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
 
  康桥,也即现在的剑桥大学,1922年,诗人第一次来到康桥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康桥将对他的人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时的徐志摩还只是一个年仅23岁的留学生,受父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他之所以宁愿摆脱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诱惑,远渡重洋,来到康桥,只是徒慕罗素先生的大名,只是想跟这位先生多读点书而已。
 
  然而这一行并不顺利,罗素先生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政府唱反调,主张和平,并且和妻子离婚,早已被剑桥大学开除教籍。徐志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英国着名作家狄更生先生,狄更生先生是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的评议员,帮助徐志摩在剑桥大学谋取了一个特别生的资格,可以随意听课。从此,徐志摩就开始了在康桥求学的一年生涯。
 
  多年以后(1926年),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这样评价他这一年的求学生涯:"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自然,源于康桥的秀丽的天然景色;愉快,源于康桥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痛苦,则源于诗人在康桥的一段感情经历。
 
  在康桥,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女子--林徽因。林徽因是北洋军阀政府民政部长林长民的女儿,当时随父在英国旅行。徐志摩在拜访林长民的时候与林徽因结识。林徽因当时虽然只有十五六岁,却是一个见识广博、谈吐不俗的小才女。她经常随父出入英国上流社会,结识了一大批文艺界的人士,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很高。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深深地爱上了她。
 
  可是徐志摩在出国留学之前,就已经奉父母之命,在海宁老家和宝山首富张家的女儿张幼仪结婚,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张幼仪赴英陪读,林徽因了解了真相以后,决定和徐志摩分手,很快随父回国。张幼仪在得知丈夫离情别恋以后,提出离婚的要求。徐志摩不顾家人和好友的反对,在德国和妻子离婚。之后回到康桥继续求学,过着"单独"的生活。所以,康桥既是徐志摩爱之信仰萌发的地方,又是他爱之信仰破碎的地方。
 
  徐志摩在美国留学期间,显然就已经播下了自由的火种,否则断然不会违抗父命,放弃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诱惑,远赴英国追随罗素。罗素虽然没有追到,但是徐志摩并没有白来,一年的剑桥生涯,让徐志摩广泛阅读了英国文学,尤其深受当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通过林氏父女的关系,徐志摩还广泛接触到英国上层社会,尤其是文艺界人士。徐志摩更加深入地领会了自由的真谛。所以,康桥是徐志摩自由信仰飞扬的地方。他勇于追求真爱的执着精神,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徐志摩才会大声地喊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他对康桥的无比热爱之情,我想主要是源于此。
 
  康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起初徐志摩并没有"发见"。当他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康桥生活的时候,他才发现,康桥给他的人生简直就是注入了一汪清泉。诗中作者对"金柳"、"青荇"和"清泉"的描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对徐志摩最大的莫过于康河。用徐志摩自己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的话描述就是,"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诗人丝毫也不掩饰他对康桥的喜爱。他曾经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写道:"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所以可以说,康桥是诗人美之信仰蕴积的地方。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寻梦,也就是寻找人生的美好理想,也就是胡适所说的"单纯信仰",诗人在康桥没有找到的,还可以在人生道路上继续追寻。但是康桥对诗人而言,永远是开启性灵的精神家园,永远是孕育他的胚胎。
 
  1928年,再婚两年的徐志摩发现自己的生活陷入"围城"之中,他的妻子陆小曼再现交际花本色,花销很大。徐志摩三地兼课,四处奔波,十分狼狈。徐志摩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为此,他选择了逃避,1928年5月,徐志摩做了一次为期半年的环球旅行。在归来的南中国海上,最令他难忘的就是母校康桥。11月6日,徐志摩站在船头上,很自然地吟诵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高中语文必修一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二:
 
  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标签: 高一语文


相关内容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大瀚教育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之前小编将这篇课文的ppt复习课件、读后感、教案、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了,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看一下小编分享的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题目光是听着都能让人触动。因……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之前小编分享了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现在这篇是小编整理的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这样可以学的更加明白。 图为《赤壁赋》作者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