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朗读教案

时间:2015-09-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习方法】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流程】
 
  知人论世
 
  1、作者:艾青,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 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课前热身
 
  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fēi   chì   líng wǔ  qī     bō   niǔ ní   xī
 
  瓦菲    叱骂    凌   侮   凄苦   火钵     忸  怩    悉索
 
  jīng jí   huī huáng   lún   shī  diǎn yā
 
  荆  棘     辉   煌     天伦     虱子     典  押
 
  2、词语解释: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整体感知
 
  1、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第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第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赏析诗歌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舍弃了大堰河许多的遭遇,而写她的名字,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
 
  2、第一节最后一句重复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明确: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4—8节):
 
  1、诗人是怎样来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的?
 
  明确: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里诗人用鲜明的画面,用大堰河一天的劳动,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我”的保姆的辛苦和劳累。
 
  2、我回到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出)
 
  明确:“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呆望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忸怩不安”,这些都表明“我”与这个家的格格不入,也暗含着“我”对乳母的怀念。
 
  3、为什么反复强调父母是“生我的父母”,我是“新客”?
 
  明确:表明作者对亲生父母的不满,对乳母的眷恋、热爱和赞美。
 
  4、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在年节里把最好的食品“冬米的糖”留给自己的乳儿;②还深情地“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③而且做着不能对人说的美好的梦。这些都表现了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三)学习第三、四部分
 
  1、诗人反复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而大堰河却“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这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既加重了悲剧气氛,也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的心情。
 
  2、作者是如何写大堰河的悲惨结局的?
 
  明确:诗中连用了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遭遇:“四块钱的棺材”,几尺长的土地和“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
 
  明确:诗中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的礼赞。诗的最后,直抒胸臆,感情达到了高潮。
 
  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明确: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艺术特色
 
  1、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和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2、反复的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回肠荡气、意远韵长的旋律美,从而渲染了诗情画意,突出了各节之要旨。
 
  3、叙述、抒情、描写的综合运用。
 
  4、爱憎分明的情感。
 
  形象主旨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也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过关斩将
 
  (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讪笑(    )              不懈(    )             赐予(     )
 
  shù(  )缚             bǐ(   )视                 奴yì(     )
 
  2. 将下列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文质(     )            (   )若木鸡           (      )不休
 
  (    )无为             (   )目伤怀                 贪(   )枉法
 
  3.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 拥抱yōng 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4.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虱子       漂泊            闪烁    B. 雕花       蝉翼            窒息
 
  C. 檐头       歌谣            唏嘘    D. 匾额       今霄            愚蠢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6. 根据语意,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句子,使它们构成一组排比句。
 
  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不要                             ,不要                       ,不要                          。
 
  7. 填空: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人        ,原名        。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       、       和          ,本诗属于         ;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        和         ,本诗属于          。
 
  二、阅读理解
 
  读下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 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
 
  2. 这两节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 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 你对诗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理解的?
 
  5. 诗人把一首至诚的赞美诗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请你也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所敬爱的人。
 
  三、拓展延伸:
 
  一颗豆粒
 
  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里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总是那么清苦。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呢?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烂,放一点酱油。”
 
  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
 
  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妈妈,今晚上您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泪水从母亲的眼眶夺眶而出。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擦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十二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 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的顺序?
 
  2. 第②段中写道:“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请问事故的“微妙”表现在哪里?
 
  3. 第⑧段中的“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这句话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4. 第⑥段中写道:“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请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她们就这样生活了10个月”?
 
  5. 第⑧段中写道:“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请说说“她”为什么产生这种“打算”。
 
  6. “—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是第13段中的一句话,请问是什么原因使母亲产生了“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
 
  7. 第13段写道:“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请你揣摩一下当时母亲心里是怎样想的。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shàn  xiè cì 束 鄙 役
 
  2. 彬彬 呆 喋喋 碌碌 触 赃
 
  3.  A
 
  4.  D
 
  5.  D
 
  6. 略
 
  7. (1)诗   艾青   蒋海澄
 
  (2)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抒情诗;古诗(古体诗);新诗;新诗。
 
  二、阅读理解
 
  1. 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2. 虽然都运用了排比,但句式不相同。第一节的排比是短语式的,类似于8个并列状语,第二节中的排比是由六个短句构成,这种同中显异、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的节奏显出多变的旋律美。
 
  3. 相同之处,都含有对乳儿的爱和乳儿对保姆的真挚之爱。
 
  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于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4. 言之有理即可。
 
  5. 合乎要求即可。
 
  三、拓展延伸:
 
  1. 倒叙。
 
  2. 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
 
  3. 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4. 这样写显得时间很长,从而突出他们生活的不易。
 
  5. 她很辛苦,她也不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
 
  6. 她看到了孩子给她的信。
 
  7. 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心,鼓励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出示多媒体画面1。画面出现醒目红色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形象。)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发挥联想与想象,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多媒体画面2)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
 
  2、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训练朗读能力。
 
  师:请同学们速读全诗,结合思考练习一,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生读约三分钟)
 
  生: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至3节,是对大堰河的怀念;第二部分4至8节,是对大堰河的感激;第三部分9至11节,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第四部分12至13节,是对大堰河的赞美。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下来。
 
  (出示画面3)
 
  感情线索:
 
  第一层次(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次〈4~8节),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次(9~11),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次(12~13),讴歌与赞美。
 
  师:想一想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生:通过叙事抒情。
 
  师:对。现在我们深人研究一下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朗读1至3节,同学们思考,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读1至3节)
 
  生: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地位。
 
  师:与诗中的“我”有什么关系?
 
  生:养育了我。
 
  师:对。再看,第3小节诗人写了怎样的景象?
 
  生:坟墓、故居的瓦菲、园地、石椅。
 
  师:荒坟草盖,故居关闭,园地典押,石椅生苔……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生:凄凉、衰败、荒寂。
 
  师:这样的景象,寄托着人物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乳母大堰河的哀悼与怀念。从全诗看,此节是诗人的感情之水初流,该怎样读?
 
  生:低沉、舒缓。
 
  师:对,还要注意停顿。请同学们随我的朗读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
 
  (师读第3节,学生标注)
 
  师: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3节)
 
  师:下面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同学们阅读这一节,画出诗人摄取到哪些生活镜头?哪一个是全镜头?
 
  生:写了8个镜头,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主。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画面4。)
 
  师:这么多镜头,用什么句式组接到一起?
 
  生:排比。
 
  师:运用排比有什么好处?
 
  生:增强了语气。
 
  生:突出了大堰河的形象。
 
  师:对。又是用什么方法突出了主画面?
 
  生:用了反复的手法。
 
  师:突出了大堰河的什么特点?
 
  生:慈爱。
 
  师:这些意境巧妙组合,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请同学们看画面。
 
  (出示画面5。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
 
  师:这就是主要的一幅画面。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生:粗糙的,有力的。
 
  生:比较黑,骨节粗大。
 
  生:很温暖。
 
  师: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
 
  生:我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
 
  生:妈妈中午忍住瞌睡给我看着表,到点时叫我上学。
 
  生:妈妈不舍得像别人那样买漂亮的衣服,省下的钱给我买了小提琴,买书,买鞋子,至今妈妈没有一件贵重的衣服和首饰……
 
  生:冬天上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给我捂半天……
 
  师:说得很好!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而“我”与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再看一幅画面。
 
  (出示画面6。“我”回到家后的一个场景。)
 
  师:同学们速读第5节,回答:“我”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生: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师:从画面上看,他的神态怎样?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不开心。
 
  生:痛苦。
 
  师:诗中用的是哪个词?
 
  主:忸怩不安。
 
  师:“忸怩”怎样解释?
 
  生:不好意思。
 
  师:在这里的意思是生疏、不习惯、不舒服、不开心。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这里只有丰富的物质,没有爱。
 
  师:两幅画面结合起来考虑,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比。
 
  师:鲜明的对比。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
 
  师:对。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同学们自读第7节。
 
  (屏幕显示图7)
 
  师: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含着笑”?
 
  生:为能挣钱养家,高兴。
 
  师:对!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齐读六个带“含着笑”的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第8节,看哪个词可概括本节内容?
 
  生:深爱。
 
  师: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生: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
 
  师:为什么说这个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生:是大堰河对儿子的祝愿。
 
  师:对。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这不是一个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大堰河的梦实现了,她的娇美的儿媳亲切地叫她声“妈”,大堰河会怎样?
 
  生:大堰河脸上乐开了花。
 
  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答应:“哎!哎!”
 
  生:我想大堰河也许不是笑,而是哭。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
 
  师:想象得很合理,说明同学们理解人物能深入内心。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乳汁和血汗,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悲苦的一生。老师读一读9、10节,同学们看看大堰河死后得到些什么?
 
  (师读9、10节。)
 
  生:微薄的葬礼。
 
  (师用屏幕展示图8,大堰河墓。)
 
  师:这就是大堰河墓。它多么渺小、不起眼。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生:不公道的社会!
 
  师:对。齐读11节。把诗人的憎恨之情读进去!
 
  (生齐读。)
 
  师:我们总结一下大堰河的形象。她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有金子般美好的心,她勤劳、善良、纯朴、仁厚,像一座雕像,令人敬仰。这座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心中。让我们欣赏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
 
  (出示图9:大堰河辛勤劳作的身影。学生看图像,听录音。朗诵是浑厚、深沉的男声,配乐。)
 
  师: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生:还呈给他的儿子们。
 
  生: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
 
  师: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请同学们分析应重读哪些?
 
  主:“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你的”“儿子”“敬”“爱”。
 
  师:还要注意停顿。齐读一遍。
 
  (生齐读诗。师出示图10。)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艾青的一首抒情诗,体会了诗人真挚的感情。整首诗通过一组组意象的排列,写了大堰河凄苦一生的片断,构成了由悼念到感激到控诉再到赞美的跌宕旋律,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重新出示画面1。再次呈现题目及大堰河的形象。)
 
  师: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曾激动他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许多人也的确以为大堰河是一条河的名字。是的,如果把艾青半个世纪的创作看作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大堰河就是它永不枯竭的源头。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课后应学生要求当场播放全诗录音朗诵,学生深受感动。)
标签: 高一语文


相关内容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大瀚教育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之前小编将这篇课文的ppt复习课件、读后感、教案、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了,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看一下小编分享的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题目光是听着都能让人触动。因……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之前小编分享了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现在这篇是小编整理的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这样可以学的更加明白。 图为《赤壁赋》作者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