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PPT
时间:2015-09-29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囚绿记教案_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知道它是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颜色? 绿色往往让人联想到安静、和平、希冀;萌生的愿望、无尽的生机。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
囚绿记教案PPT(部分预览)
囚绿记教案_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知道它是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颜色?
绿色往往让人联想到安静、和平、希冀;萌生的愿望、无尽的生机。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囚绿记教案_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
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他的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质。
囚绿记教案_写作背景
陆蠡生活的时代,民族衰微,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他不满于当时的丑恶现实,而奋斗的历程又充满艰辛和坎坷,他不免感觉疲惫和痛苦。这可爱的“绿”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绿象征了作者心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这一切对他都弥足珍贵。《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
囚绿记教案_整体把握
1.寻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2.观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段)。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段)。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5.怀绿(14段)。惦念牵挂。
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的心理活动看,“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2、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作者认为,认识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中的。
3、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的喜悦。
表达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产生的喜悦。
囚绿记教案_技巧鉴赏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又是烽烟四起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
2、语言形象、亲切动人。
(1)《囚绿记》作者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它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人。
(2)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点击下载完整版囚绿记教案PPT
标签: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