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时间:2015-11-18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小编已经分享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包括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还有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的答案,现在小编又整理了一篇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以下就是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全文。小编将文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同学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小编已经分享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包括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还有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的答案,现在小编又整理了一篇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以下就是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全文。小编将文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掌握的知识看看还有没有遗漏。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字词的疏通,但是老师的讲解并不能代替同学们自我的学习。大家对哪些字词句还有疑惑,你们小组自我解决的程度怎样?在上节课后老师已经要求大家将自己积累的本课文言文基础知识分类做成课件。下面请分组展示你们积累的成果。请先上台同学宣布自己展示的内容,别的同学应该避开,不要重复。
  好,哪个小组先上讲台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分组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随机评价、点拨、归纳。
  本课中应该积累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大体有以下内容: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
  ②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③秦伯说         (说,同“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此为使动用法,使……增加)
  2、古今异义词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把…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3、重要虚词
  “而”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在本课中它一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思用法: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4、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退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做动词,当作边邑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⑥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做动词,从属二主
  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
  佚之狐言于郑伯
  ③省略句:敢以烦执事
 
  二、分析烛之武退秦师全文
  1、讨论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侯攻郑,为的是开拓疆土,获取政治利益。两大国夹攻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危急(课件展示秦晋围郑地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郑国没有冒犯秦国,秦国帮助晋国是作为同盟者出兵,意图获取点好处。这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基础。
  2、讨论烛之武出场的情况。
  烛之武出场是由于佚之狐的推荐,这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衬托出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烛之武先“辞”后“许”,是因为国家利益所在,“郑亡,君亦不免矣”。
  3、重点鉴赏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师的说辞。
  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退师。
  学生讨论。
  然后,教师引导、点拨学生理解说辞的内容,分出说辞的层次,体会烛之武的辩才。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四层:
  ①“亡郑”于秦无利可图。“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国,秦要跨越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是很难办到的。“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不可“亡郑以陪邻”。
  ②“舍郑”于秦可得实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就是放弃郑、不灭郑。这是烛之武从正面向秦穆公提出的建议。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那么秦国使者往来,遇到资粮不足,郑国便可尽地主之谊,给予供给,让秦有利可图,得到实惠,这有什么不好呢
  ③晋君不可信。20年前,晋公子夷吾流亡时期,秦穆公接夷吾人秦,然后帮助他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所以说,“君尝为晋君赐矣”。当时,夷吾曾把晋的焦、瑕二邑许给秦国,作为酬谢。但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修建工事,与秦国对抗。晋君如此忘德背信,如若与之共事,决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
  ④阙秦利晋不可为。晋君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土地,又要恣意向西边开拓,“若不阙秦”到那里取利呢 从而提醒秦君不要做“阙秦以利晋”的蠢事。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简单探究秦伯退师后晋文公的表现。
  提问、讨论、归纳。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
  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有不明白的可以查看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里面有详细讲解。

 
  三、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人物形象。
  采用分组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能够一分为二的、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物。
  重点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1、烛之武
  (1)、一个令人佩服的辩才。
  (2)、一个深明大义的君子。
  ①强敌压境,理应朝廷里文臣出谋武将出力,而郑国却把一个无名老百姓烛之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说明了什么?
  提示:朝廷无能。更衬托了烛之武的才能。
  ②烛之武既然如此有才华,佚之狐也知道他“口悬河汉,舌摇山岳”,可为什么烛之武老而不被用,年近七十,也只是个小小的“圉正”(弼马温)?说明了什么?
  明确: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
  ③然而直等到今天国难当头,他已经垂垂老矣,已经“无能为也矣”,郑伯才想起来找他,心中自然有许多的怨恨要发泄。于是他面前有了选择:是因个人恩怨而趁机报复郑伯,还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
  烛之武的选择说明了他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是一个明白大义的君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国家利益是大义,面对大义,君子什么都可以放弃,包括自己的生命,何况自己那点不得志呢。这又是一个让我们敬仰的理由。
  可以让学生设想,假如是我们有类似遭遇,我们会如何做。
  (3)、一个让人心酸的勇士。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4)烛之武的不足
  烛之武这么能干,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是不是也有些不足呢?如果你也有烛之武般的满腹才华,你会等到70岁,郑伯去找你才出山吗?是不是有点清高与孤傲?
  2、郑伯
  (1)肯定君主自我纠错的难能可贵。
  (2)指出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利益。
  3、秦伯
  思考:秦伯撤军前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
  (1) 弃义背盟。
  (2) 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主形象。
  4、晋侯
  (1)贪得无厌,争夺霸权。
  (2)头脑冷静,一派政治家的风范。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要认真的听讲,课后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少成多,以后遇到难题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标签: 高一语文


相关内容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大瀚教育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之前小编将这篇课文的ppt复习课件、读后感、教案、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了,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看一下小编分享的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题目光是听着都能让人触动。因……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之前小编分享了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现在这篇是小编整理的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这样可以学的更加明白。 图为《赤壁赋》作者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