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设计

时间:2015-11-20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上篇文章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两篇文章有很多相识之处,但是其中的知识点大不相同,大家可以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看,相信这样能更好的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 一、导入 1997年7月1日,香

  上篇文章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两篇文章有很多相识之处,但是其中的知识点大不相同,大家可以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看,相信这样能更好的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

  一、导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香港回归视频。
  在当时,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这么多的世界级媒体和报道,结果只有一篇被选进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那它该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一下那个历史性时刻。
  
  (1997年香港回归视频)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就有毛泽东的两则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所以,对于新闻的几大要素同学们都应该不陌生,首先先来回顾一下有哪几大要素?
  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
  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文本梳理
  现在大家速读一遍,拿起笔,按照新闻的5大要素分析一下本文,整体感知一下本文的情感。(以提问方式进行)(或者让学生缩写新闻)
  1、先看标题,作者怎么不说“别了大英帝国”呢?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别了,永远不会再见的意思,对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来说,当然不想再相见。倒装句式,更强调了香港回归,一雪国耻,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委婉含蓄中透着嘲讽。
  2、导语第1段,写了什么?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
  3、主体2-10段,又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几个场景?
  ——主要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前的主要过程。着力写了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4、结尾第1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5、现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都有了,那背景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画出来,并说说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6、特写了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文章梳理已经结束,现在大家思考,这篇新闻与同学们以往所学过的新闻有什么不同?即,这篇新闻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只截取了英方撤离前的几个镜头来描写,完全没有毛泽东新闻稿中的丰富感情和令人回肠荡气的磅礴气势。
  这即是特写。特写性消息,是新闻的一种,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 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三)细读文本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两则新闻都气势磅礴,感情色彩鲜明,读来有令人回肠荡气之感,那通过刚才的文章整体梳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新闻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基调呢?与毛泽东的新闻基调相同吗?
  ——不同
  不同的话,请同学们再细读一遍,用笔画出你觉得能体现本文感情基调的重要句子或词语,不懂的地方也标出来,待会儿讨论。
  1、环境描写方面:“在细雨蒙蒙中”“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广场上灯光渐暗”“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表示结束意义的词语:“最后一次”“最后时刻”“告别仪式”“末任港督”“落日余音”“日落式背景”“历史的陈迹”“告终”“最后一分钟”“最后一次降旗”“年底退役”“消失”等等
  3、表示颜色的词语:黑色的劳斯莱斯,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
  ——这些大量灰色调的词语,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以及糟糕的环境渲染,都凸显了英国的凄凉。他们如今已没有了当初入侵香港时的耀武扬威,刚刚参加完交接仪式,就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灰溜溜的离去,复杂的心情,落魄的样子形神毕现。这里充分显示了作者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
  4、难点句子:
  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②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分析:这里末代港督与前任形成对比,揭示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
  ③“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分析:现实场景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同时这也是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在这里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四)语言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没有写交接仪式的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时人们的心情多么激动,仅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视角来写,并结合了香港的相关历史背景事件,一切都像素描,充分表现了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特点。
 
  三、作业
  回去收集关于香港回归的比较优美的诗歌或散文,组织个朗诵班会。
标签: 高一语文


相关内容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大瀚教育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之前小编将这篇课文的ppt复习课件、读后感、教案、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了,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看一下小编分享的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题目光是听着都能让人触动。因……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之前小编分享了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现在这篇是小编整理的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这样可以学的更加明白。 图为《赤壁赋》作者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