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故都的秋教案

时间:2015-11-23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是由郁达夫所写。其中包括作者介绍、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总结、教学总结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此教案更好的理解学校此篇课文。 一、导入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夏日炎炎,冬雪纷飞,那么该如何形容秋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是由郁达夫所写。其中包括作者介绍、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总结、教学总结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此教案更好的理解学校此篇课文。

  一、导入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夏日炎炎,冬雪纷飞,那么该如何形容秋天呢?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诗作中不乏咏秋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枚《山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等。秋天,在不同人的眼里姿态各不相同,它万种风情。那么在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笔下,秋天又将是怎样一种风情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和《郁达夫选集》等。
  (图为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图为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清、静、悲凉)
  2、文中集中描绘秋景的哪几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
  (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
  3、分析全文结构。(总分总,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五幅画面,即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三、品味语言
  1、同学们,文中具体描写北国之秋的段落是哪些?(3—11)
  好,下面请三位同学(每人三段)朗读描写北国之秋的段落
  2、这些段落中通过哪些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它和南国     秋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3、作者在表现故都秋景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对比、比喻)
  4、再次阅读文中描绘秋景的五幅画面(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第一副画面内容。
  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 冷色:青、蓝、灰、白)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
  (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小结: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清闲淡泊的心境和的高雅恬淡的审美情趣。下面请同学们用相同的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赏析剩下的四幅画面。(赏析完的同学可举手发言,自由阐发赏析成果。)
  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发言。
  5、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理由是什么?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秋色是这样的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拓展延伸
  1、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通过对故都秋的描写,你们能体会到郁达夫怎样心境?(作者在秋景中融入了向往和眷恋,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对故都秋色的向往、眷念和赞美之情;内心的落寞、孤独、忧伤之情)
  2、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体验作者情感。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烽火不断,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因此文中这个“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是作者当时苦闷心灵的写照。
 
  五、布置作业
  1、在学习了郁达夫对故都秋的悲凉的颂歌之后,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自己家乡的秋景呢?每个人对于家乡的秋应该都有着别样情怀吧!请同学们课后以“故乡的秋”为题写一篇下小散文,字数不限,抒发真情实感即可。
  2、搜集有关秋的名句及古今诗文,并且背诵。
 
  六、教学总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将重点放在品味语言和体会情感上。一篇融情于景的优美散文,其景物描写方法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随着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和深入学习,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情感。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将文中的五个画面做具体赏析,所以将后四个画面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效果应该比我逐个重复要好得多。在老师引导和学生自学中,一起欣赏故都的秋景。
 
  七、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标签: 高一语文


相关内容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大瀚教育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之前小编将这篇课文的ppt复习课件、读后感、教案、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了,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看一下小编分享的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题目光是听着都能让人触动。因……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之前小编分享了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现在这篇是小编整理的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这样可以学的更加明白。 图为《赤壁赋》作者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