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来进行学习,本篇课文《氓》的教学重点就是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教学难点是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以下是大瀚教育整理的氓教学设计。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来进行学习,本篇课文《氓》的教学重点就是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教学难点是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以下是大瀚教育整理的氓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题解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
	  ⑴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qiān     qiāng         cú           shāng
	  愆期     将子无怒     徂尔      淇水汤汤
	  ⑵自由朗读。⑶齐读。 ⑷背诵。
	  2、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      将,愿,请。 ⑵泣涕涟涟      涕,泪。    古今异义
	  ⑶于嗟鸠兮      于,通“吁”。⑷犹可说也      说,通“脱”。
	  ⑸女也不爽      爽,过错。⑹言既遂矣      言,助词。
	  ⑺隰则有泮      泮,通“畔”。 ⑻总角之宴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3、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
	  情节线索:“恋爱” ——“婚变” ——“决绝”
	  ⑵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⑶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
	  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
	 
	  四、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1、在这个悲剧故事中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女子的形象?
	  点拨:大家自由发言,尽量用原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说到勤劳,善良,温柔,忍让,刚强等
	  温柔 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勤    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重    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清醒、刚烈、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你最欣赏女主人公的哪一点?(可以进一步谈她的个性,有思想,对爱情有自己的追求)
	  老师总结: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3、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   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
	  观点二:男女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4、归纳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1、对比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⑴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 幸福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载笑载言。”
	  婚后: 痛苦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⑵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忠  厚——“氓之蚩蚩”
	  婚后:变心  凶暴——“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⑶作用:
	  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生活。
标签: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