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翠微《文化苦旅》读后感
时间:2016-08-2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人生就像一场苦旅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前阵子的这句流行语,道出了许多人藏在心底的一个梦。或是因为金钱,或是因为时间,或是因为身体,或是因为家庭……这么多的牵绊,对于如今的职场人来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真是一个奢侈的梦。然而,
人生就像一场苦旅“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前阵子的这句流行语,道出了许多人藏在心底的一个梦。或是因为金钱,或是因为时间,或是因为身体,或是因为家庭……这么多的牵绊,对于如今的职场人来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真是一个奢侈的梦。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我们的思想去旅行,借着文字的翅膀,乘着文学大师的轮渡,去你心所向往的地方。
早在十年前,我就在大学期间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等,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读着这本书,就像跟随着余秋雨先生走在广阔的中华大地,去探索那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背后,所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瑰丽的文辞,加上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写下一篇篇不朽的篇章。他指引着读者,借助这些山水景观寻求中华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文化苦旅》里的每一篇文章读后都让人心里沉甸甸的,真的有一种“苦”的味道。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它诉说的是中国醇厚的历史,是某些逐渐消失的文化,是中国从过去到现代变迁的片影。
上学时读这本文集,印象最深的是《道士塔》,而最近再重读,也许是身为邮政人的原因,我对《信客》这篇文章感慨良多。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几句话一个风尘仆仆的信客形象跃然纸上。“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从这,我仿佛看到了邮政的过去,更联想到刊登在《国家人文历史》上的那一幅幅从古至今的照片,时至今日,在黄土沙漠,在高原雪山,在悬崖峭壁,在天涯海角,这些偏远地区的邮递员仍然在继续着纽带的使命,承载着那里人民的希望与寄托。
“……信客沉稳的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这有点像我在前台营业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过许多或关于顾客自己或者他们听说的故事,真的有一种静坐观人生百态的感觉。我真的很佩服余秋雨先生可以把这种感觉刻画的如此细微,把信客的心思揣摩的如此细腻,又能以如此精妙的比喻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故事里,老信客因为偷裁了一截绸子边而失信于民,为了方便百姓,他不得不找到并说服一位年轻的接班人,且叮嘱他要讲诚信。看完这篇文章,我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情系万家,信达天下”这八个字。信,不仅指书信,更是一份信任。情不仅关系到百姓,更关系到国家甚至全世界。邮政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邮驿通信产生到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千年邮驿、百年邮政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每个阶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都是这画卷上精彩的篇章。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当我们走过先祖所驻足之处,空间的重叠又能否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触碰到那些不朽的文明。
走,不为那终点,只为这已划下的曲线。旅行,不论抵达何处,只为丰富那短暂的生命。
人生,其实,本也是场苦旅。尽管一出生,我们就不能改变最终的目的地,但我们可以无限的扩展人生的宽度,像可可和咖啡亦苦亦醇香,让我们享受人生这份苦旅,学会在苦中作乐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