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 2、默读课文,说一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3、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相关语句。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
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 2、默读课文,说一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3、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相关语句。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体裁与以往课文有什么不同? 5、尝试自己做一份访谈记录。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生字正音 1.《水浒传》里绿(lù)好汉的名字。 2.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jiàng)的座次。 多音字辨析 济 jì (经济) 盛 chéng (盛饭) 倒 dào (倒退) jǐ (人才济济) shèng (茂盛) dǎo (打倒) 词语解释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的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注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近义词 鼓励—勉励 随便—随意 喜欢—喜爱 反义词 鼓励—打击 随便——拘束 喜欢—讨厌 重点句段解读 1.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解读]“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2.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解读】“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对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用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文题解析 题目乍看上去像一篇童话,可实际上有着特殊的寓意:“小苗”和“大树”,一方面与文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写作特点 1.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 2.句式简单,完全口语化,语句浅显易懂。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