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致橡树》说课稿

时间:2016-09-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舒婷的《致橡树》,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说教材地位、说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的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地位 舒婷的《致橡树》出自于苏州大学出版的五年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舒婷的《致橡树》,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说教材地位、说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的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地位

舒婷的《致橡树》出自于苏州大学出版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语文》教材第X单元第X课。《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今天,剔除岁月的尘埃,重新审视解读《致橡树》,我们不能不说舒婷的价值更在于对旧伦理、旧观念、旧道德以及这种既定传统在那个特定的荒唐时代的新的表现方式的深刻洞察和表现在这种深刻洞察中的一往无前的否定勇气。学习本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为以后学习朦胧诗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我所教授的是职高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年龄大多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对明天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们需要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另外,薄弱的学习基础和不良的阅读习惯,因此对文学作品以及现代诗词接触不多。《致橡树》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朦胧诗,学生们很难深刻的理解诗中含蓄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着重的教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使学生懂得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三大类。因此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朦胧诗的特点,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2、情感目标: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内在力量,使学生懂得自尊自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独立思考、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依据: 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方法,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是学生可以学的,哪些需要去教?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从而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诗歌主题,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2、把握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难点:怎样把握诗中意向的象征意义,怎样理解含蓄朦胧的意向。

依据:搭建学习的支架,设计不同的难度,能够合理的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内容,着重的解决重难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对诗歌整体思想的把握。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使学生会学,愿意学,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我认为教授本课,关键是要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人渴望提倡平等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通过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探究“个性化诵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品味文本,因此我采用:诵读感悟法。

运用不同风格的朗读视频,能够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歌及其蕴含的力量。因此我采用:创设情景法。

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因此我采用:合作探究法。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并深入理解文章旨意,我采用:讨论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介绍作者及诗歌地位

首先,幻灯片播放作者简介以及作品地位。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舒婷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但是舒婷的价值恐怕不仅在于适时发表了一篇战斗檄文。其深刻意义被前者所深深遮蔽。今天,剔除岁月的尘埃,重新审视解读《致橡树》,我们不能不说舒婷的价值更在于对旧伦理、旧观念、旧道德以及这种既定传统在那个特定的荒唐时代的新的表现方式的深刻洞察和表现在这种深刻洞察中的一往无前的否定勇气。

    依据:一个诗人、作家总有其复杂的人生经历、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时代,他们所进行的文学创作总是出于某种目的,源于某种动机,或要表达一种思想,或要弘扬一种精神,或要批评某种现存的现象和事物,或心中有所郁积,不吐不快。因此,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必然是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外露,是其生命态度的呈现,必然打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深深烙印。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揭示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因此,我会出示幻灯片来介绍作者和背景。

(二)以“爱情”为话题导入本课,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动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创造气氛,奠定情感,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爱情,因此,我以“爱情”为话题导入新课。

列举一些名人对爱情的看法。

莎士比亚说:“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坛的道路”。

莫里哀说:“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肖伯纳说:“初恋就是一点点的笨拙外加许许多多的好奇。”

柏拉图说:“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然后染发同学们发表自己对爱情的见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爱情观的认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感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感情的能力。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以“爱情”这个话题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舒婷《致橡树》,并且设置疑问: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让我们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引出本课。导入新课内容。

三、通读全文,感知意境。

1、播放示范情境朗读视频。

2、讲解生字词读音及释义。

攀援   凌霄   慰藉   戟   霹雳   雾霭   流岚   虹霓   身躯

3、学生进行齐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拍)

4、点评。(初步朗诵感知,创设诗、音、画的情境使学生很快融入进诗歌的意境,指出学生的不足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5、再读、深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升华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爱情诗,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更能使人励志、感悟。

依据: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四、运用设疑法来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一)学生迅速浏览诗歌,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因此,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我首先会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

教师点拨:教师明确:全诗分为两层。

    (1)第一层是由“我如果爱你”到“不,这些都还不够”。诗人借用一系列的自然物进行象征对比,对攀附和单方面贡献这两种以一方的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做出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的觉悟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爱情观的摒弃,不愿意成为男性的附庸。

    (2)第二层是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枝木棉”到“也爱你坚强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第二部分正面抒写了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能够终身相依,同甘共苦。显示了诗人对新兴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向往。

(二)集体研读本诗。设疑回答。

创设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创设间题情境时必须充分注意考虑和展现它的多效性。一是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是促成学习活动获取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是轻松、愉悦、积极的。二是问题的设计要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根据这两点,让学生们在集体研读本诗后,设置疑问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1、朗读诗歌的第一层并思考:本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向来表达情感?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2、朗读诗歌第二层并思考: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

3、诗歌前后两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变化的?

4、集体讨论研究,诗人否定怎样的爱情观?肯定怎样的爱情观?

学生思考后,教师进行点拨:

1、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达情感。这些意象都依附橡树而无偿付出自己。表现了他们和橡树的不平等。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旧观念、旧理论的强烈反对。

2、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了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用几句对偶: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一种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

3、第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刚请激昂强烈。第二层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相比第一层而言落了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的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梦想。

   4、(1)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单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远远不够。(2)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价值。

五、从艺术特点上来深入理解文章

        所有写作手法都为了增加诗词的感染力,将作者心思表达的更到位。因此,从艺术特点方面来分析诗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全诗的写作手法特点后,理解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

问题:归纳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修辞和语言特点

 教师明确:

 1、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本文运用的比喻有很多,意象并不单一,而是多层次的。(如: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险峰,日光,春雨,铜铁枝干等。)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意象含蓄朦胧,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的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感情,一方面使哲理性很强的思想在亲切的形象中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主旨不仅仅局限于爱情,从橡树和木棉的意象构成,同样可以引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理想。

4、语言特点上,诗歌大量的采用了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

六、归纳全诗,领悟诗人托物言志的感情

归纳诗歌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诗歌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因此,学生学完诗歌后,我会进行一个归纳,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恳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的情侣象征。因此,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不单单是倾诉自己热烈的感情,而是要表达一种对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托物言志的意味。

七、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课堂小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明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理解了她的爱情观,并且也明白了,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追求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同时,在初步了解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后,对朦胧诗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掌握,有助于对同类诗歌的分析鉴赏。

同样,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纯粹的爱情,一直是人们的共同愿景。

(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教师归纳)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