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
时间:2016-09-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文明礼仪素养不仅是小学生为人处事、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体现,也是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小学生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将来的重要群体,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社会建设的呼唤,国家富强的需要,因此
文明礼仪素养不仅是小学生为人处事、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体现,也是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小学生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将来的重要群体,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社会建设的呼唤,国家富强的需要,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一、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小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此时正处于德育启蒙教育期。我们在三至六年级共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与老师同学长辈交往时会使用礼貌用语吗?”仅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能做到,占调查样本的28%,还不到三分之一;在有关家庭礼仪的“长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与”家里来客人时,你会怎么做?”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23%的学生能做到感恩关怀长辈,只有44%的学生能做到文明待客。在“公共场合,遇到行动不便的人,你会怎么做?”有25%的同学会主动帮助别人,占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结果分析:小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礼貌,言行举止不够规范。 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偏失的原因 1、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很多教师在班队会上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缺乏一套系统而连贯的文明礼仪教育措施。因此造成学生最起码的礼仪常识的缺失,这一点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2、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一方面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越低,文明礼仪教育意识相对越淡薄。自身文明礼仪素养本来就不高,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另一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多的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礼仪修养的养成。此外,留守学生、隔代抚养及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了现在的孩子有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因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提高。3、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公民在文明礼仪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会看到在宽阔的大街上,有人随地扔垃圾,吐痰;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却让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辛苦地站在车的通道上;时髦的姑娘们,在写有“禁止喧哗”的公共场合大声地高谈阔论,完全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匆匆路过的行人无意间撞到了你,却不打声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讲文明,懂礼貌既是一个人的品质特征,也是社会培养出来的本领。作为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以上的一幕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必然会留下痕迹。小学生因受自身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制约,是非分辨能力还未形成,因此这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严重影响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三、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和途径1、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从目前情况看,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还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要让学生懂得:在学校活动中,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在家庭生活中,要尊老爱幼、善待家人;在人际交往中,要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遵循。2. 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为人师表作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小学生的镜子,小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做榜样。其次,“礼仪标兵”把头带。班级开展评选“文明礼仪标兵”活动,学校每学期在全校评选十名“文明礼仪小标兵”,为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向全体学生印发有关他们文明事迹的材料,号召人人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再次,“文明班级”做表率,学校每学期在全校43个班级中评选为六个“文明班级”,以班级的文明行为作为表率,创造班班争创“文明集体”的良好氛围,并将成绩纳入班级年终评比。 3. 从小事抓起, 养成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要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能光说不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逐渐养成讲文明、知礼仪的好习惯。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少队干部、值周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文明行为的管理监督与考核,使学生在参与中抑制和防范不良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必须从学生点滴抓起、养成习惯。 4. 开展活动,丰富教育。通过班队会活动,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利用节假日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例如: “三八节”开展回馈母爱、分担家务活动; “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 “八一节”开展慰问老军人活动; “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 “十一”开展爱国情操教育活动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5、家校配合,形成合力我们务必深刻认识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家长形成共识,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之后,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3、邵夏珍编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4、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5、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教育》大众文艺出版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