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16-09-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三年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三(2)王子晗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在TFBOY的歌声中开始了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它的精神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革命先辈的讲述中,我对这种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先辈们
三年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2)王子晗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在TFBOY的歌声中开始了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它的精神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革命先辈的讲述中,我对这种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先辈们用这种精神走完了万里长征,开创了新中国,让我们过上了现在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这种精神实在是让我钦佩。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上去,遇到任何困难不要害怕,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遇到挫折要勇敢的面对,失败了不要怕,不退缩、不放弃,继续努力直到成功为止。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今后我会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将来回报祖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3)班 马畅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晚上八点钟中央电视台会播放“开学第一课”,到了晚上,我和妈妈早早的坐在电视机旁等着节目的开始,终于,电视开始了,这次节目的主题叫“先辈的旗帜”。节目里有许多的五星红旗,还请来了很多的老红军,有的老红军的年龄居然有104岁,老红军爷爷们讲述了他们过去战斗的故事,他们不怕牺牲,打败敌人,节目中还讲了一个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人,只有18天,她就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叫贺捷生,她从小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走长征。看完后,妈妈告诉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革命先烈不怕死,打败敌人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2016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三(4)班钟璨宇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的第一课》,它的主题是继承先辈的旗帜。有许多红军老战士都来参加了节目,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长征时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红军老爷爷讲的故事。一个是秦华礼老爷爷,今年已经104岁高龄。他在当时担任通信员。他说:“那时候的学校是三无学校,既没有固定老师,也没有固定教室,而且也没有教材和文具。第一课就是学刨铅笔,指导员要求只能刨掉木头,笔芯一点也不能动。从第二节课就开始学英语,秦华礼老爷爷觉得英语很难学,就让每个人都背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今天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就可以看到木板上的英语单词,加深了记忆。”还有梁天文老爷爷也讲了长征的故事,他是12岁参加革命的。他在部队先是担任勤务员,他跟随杨朝礼政委一起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与杨政委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梁天文老爷爷说,杨政委在长征过程中不幸牺牲,但杨政委的革命信念以及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还有许多老革命讲了令人感动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都比以前优越了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接过先辈的旗帜育才西校区三(5)班商夏颖 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天,报到时还没有完全从假日气氛中完全回归的我们,在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开始打起精神面对新的挑战。今天的家庭作业很特别——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一课堂》。从一年级起,我每年都会在新学年的第一天准时收看这个专门为少年儿童制作的节目。在我们都爱的“三小只”的歌声中开始《第一课堂》的精彩演出,这期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首先出来的一位穿着军装的伯伯,他用激情豪迈的声音的朗诵了毛主席的著名诗歌《七律长征》。我还不太了解诗歌的全部意思,但是接下来的讲述,让我了解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它跨越了14个省,翻越了雪山,跨过了河流,带着根本不够果腹的粮食,简陋的装备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30万人参加长征,走到终点的只剩3万人,条件是万分的艰苦,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凭着坚定的信念,发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场演出,让我记住了很多数字:1颗黄豆、240里、300圈。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在找不到任何补给的时候,红军每天的伙食只有1颗小小的黄豆,而他们平均每天要走50公里以上,最远一天行军路程达到了240里,240里是个什么概念呢,老奶奶说这相当于绕着我们400米的操场跑道跑300圈。听到这里,我想很多小朋友和我一样,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我最喜欢的是游戏互动环节啦,在模拟“飞夺泸定桥”的环节中,不时有小朋友从“铁索”上掉下来,看得我惊叫连连。好希望我们的体育课能开设这样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我一定会和同学好好配合,圆满完成任务。最后一节课,我们见到了女航天员王亚平,和国旗班的战士们一起唱国歌升国旗。当国旗飘扬在场馆的上空时,我觉得庄严又神圣,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学习革命先烈的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努力拼搏,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我,准备好了!
观《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后感三年级(10)班花吴凡今天我看了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这是一段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主持人讲述革命先辈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艰辛。那时缺少粮食,红军战士们吃草根、煮皮带,口渴了没水喝马尿。茫茫的沼泽地、寒冷的雪山、无情的子弹随时会夺去红军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那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他是被毛主席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他从小机智,善于动脑筋,在17岁的时候,曾以一人之力俘虏了47个敌人。在22岁的一次战役中,不幸被敌人击中了胳膊右臂,军医建议他把胳膊锯掉,他想到的却是:如果没有胳膊,我还怎么打仗啊!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锯去伤臂,贺龙元帅举着他锯下的骨片对战士们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那该有多痛啊!想想我平时有一点小伤小痛就大呼小叫,有一点挫折就放弃,真是惭愧!看完节目,爸爸告诉我,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不妥协,不退缩,不放弃,学习红军战士百折不挠的精神,敢于面对,敢于挑战,就不会轻易被挫折和困难打倒。感谢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幸福的年代;感谢革命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想想他们,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勇敢地接过先辈的旗帜,把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广大,勇往直前,长大后为我们的国家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观2016年《开学第一课》有感三(10)班 张家源1934年10月的一个星夜,一支队伍渡过秋风乍起的于都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两年后,红色大军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汇聚在抗日救亡的前线。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80年过去,长征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0年前,这精神让长征将士谱就了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80年后,这精神仍将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四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牟澜
今天是四年级的第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晚上八点观看《开学第一课》。我真开心,看电视也可以是作业呀?于是,早早地约了我的好朋友,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节目开始。 好不容易,八点终于到了,节目开始了。我们两个小朋友和两个妈妈在一起认真观看着。妈妈看得很认真,每当节目里响起歌声时,她就跟着唱起来了。节目中讲了很多革命前辈们的艰苦的斗争故事。我们一会儿鼓掌、一会儿呐喊、一会儿难受。听到主持人讲述的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的故事,让我想了很多,当年的英雄前辈们多不容易呀!妈妈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努力战斗、牺牲生命换来的。我觉得她说得对! 前辈们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也要努力加油,将来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他们牺牲了生命,我们都不用牺牲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四一班:郭奕歆今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观看开学第一课。开场是由TFBOYS演唱主题曲《第一课》。第一节课:信念不移。由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有一次在火车站,他看到三个同志在逃跑,其中一个同志因为怕日本人拿到密码本,所以他边跑边吃密码本。他们还爬过雪山,练过猪油……完成了很多艰难的任务。第二节课:勇往直前。由何炅老师来为我们开启。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捷生讲述了她出生18天就跟着红军长征,被称为“长征中最小的红军”。在她眼中,贺龙是一个为了保护孩子而勇敢的父亲,更是一个为了革命理想而勇敢的将领。第三节课:百折不挠。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在移动的情况下学发电报,当时没有纸,没有教具,一年只有一只铅笔,只能在地上画。除此之外,他们还学习ABC,那时他们每人都背着一块小木板,边走边学英语。 第四节课:坚持不懈。由航天员王亚平讲述航天精神。最后老红军们和TFBOYS一起高举国旗,全场起立唱国歌。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我决定要学习红军精神,面对挫折,勇往直前!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四(7)班 刘聿洋 8点还未到,我就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期待着《开学第一课》的到来。听说是关于长征的历史,而我们这代人在蜜水中成长,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只有佩戴上红领巾才明白长征的惨烈与神圣。历史,不仅是陈列,更需要我们去铭记,长征精神必须要传承。
在何炅老师的主持下,一颗颗镌刻着无数故事和精神特质的红五星冉冉升上高空,每一颗星星熠熠生辉地照耀在我的心头。其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贺捷生奶奶所讲述的贺龙的故事和贺陵生爷爷所讲述的贺炳炎的故事。
长征途中,与敌人遭遇,贺龙元帅怀抱着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带头冲杀,以至于把女儿甩落草丛都不知道,等到杀退敌人才害怕得几乎晕倒。他不怕敌人的凶残,不怕自己的危险,害怕的是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保护,怎么能保护天下的百姓。他的害怕是一种大爱,他的不怕更是对爱的奉献。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不畏艰辛,不怕挫折,勇敢长征。对天下百姓的大爱,不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爬雪山、过草地、忍饥饿、历艰险而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动力嘛!
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则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与坚强。不提他仅仅17岁就单枪匹马地俘获47名俘虏所体现的勇敢与智慧,仅是他胳膊负伤,锯臂治疗的坚强就让我自惭形秽。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一块门板是手术台;在没有麻醉的条件下,一根绳子、一块破布就是止痛剂;在没有器械的环境下,木工的锯子竟然完成了外科手术。两个多小时的骨肉切割,其中的疼痛可想而知,但他为了革命,为了长征咬牙坚持了下来。想到我平时吃药皱眉、打针退缩、流血惊慌、疼痛哭闹,才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很不堪。
长征从一次战略大转移到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那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一味退缩注定会一事无成,只有传承并发扬长征中红军前辈们身上的遇难不妥协、不放弃、不畏缩的勇敢战斗的精神,我们才会真正的成长起来。
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固然很艰难,但等闲视之就是一种豪情,更是熠熠生辉的长征精神的最好体现。长征精神一定会像启明星一样,照耀在我的心头,指导我勇敢成长。
2016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长征的故事四(8)丁昊钰今天晚上8点,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为什么要定这个主题呢?因为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我们的红军长征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奇迹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继承和弘扬的。节目邀请了许多年迈的老红军,还有一些元帅、将军的子女们来给大家分享、讲述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第一堂课的主题是“信念不移”,邀请的是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老爷爷。胡正先爷爷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名通信兵。通信兵号称“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所以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在一次和敌人的激战中,胡爷爷为保护红军的军事机密,硬是把密码本吞吃了下去;而在过雪山时忍饥挨饿48天,却依然要跟着大部队走下去。胡爷爷说,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对红军、对国家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第二堂课的主题是“勇往直前”;第三堂课的主题是“百折不挠”;第四堂课的主题“坚持不懈”。通过观看这次节目,我了解到我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一定学习它们,踏上我的长征之路。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四(9)班费泓瑜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晚上八点我和妈妈准时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一套《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在我喜欢的人气组合TFboys的歌声中拉开序幕。三位主持人分别是撒贝宁,董卿,何炅,今晚由他们来给我们讲《先辈的旗帜》,红军长征十万里的故事!撒贝宁叔叔从“三颗柳树”的故事开始给我们讲起:候德明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时就踏上了长征路,他从家乡出发时在柳树上摘下一根柳条,一路上从不放手,后来他将柳条插在了四川的草原上,80年后,柳条长成了三棵高大的柳树,人们称它为“红军柳”。今天的现场有幸邀请到了几位百岁的老红军!他们是94岁的梁天文、99岁的胡正先、104岁的秦华礼!红军长征人间奇迹!跨越十四个省份!毛泽东爷爷创下一首七律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军通信员胡正先爷爷讲述的长征故事:长征路上非常艰苦,在冰天雪地里四十八天没有见到一口粮食,又冷又饿!没有鞋子穿,他们穿的是草鞋,在山里没有稻草他们只好割一块牛皮绑在脚上行走,有的就光脚!看到这里我想到现在的自己,我跟妈妈说:“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挑食!”红军爷爷那么艰难辛苦仍然坚持不懈的走长征路奋战!他们都是英雄,《开学第一课》号召我们向英雄致敬!我认真看完,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他们为长征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名字被深深刻在历史中,刻在人们的心里!
《开学第一课》有感四(11)班 许倩颖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让我很感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唯一一位不用敬军礼的将军,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的右臂在一次战争中不幸中弹,在没有手术器械,也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用老百姓家里的锯子,花了2小时15分硬生生地把胳膊锯了下来,这得多么的疼痛啊!我不禁想到我去拔牙的情形。刚到医院,我就吓得哇哇直哭,后来医生一边安慰我,一边给我打麻药,我才张开嘴让医生拔牙。现在想想真是有点丢人啊!上了这开学第一课,我将努力向这些老前辈学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观《开学的第一课》有感 四(12)班张智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时间,和孩子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台大型的公益节目已经成了我们这两年共同的学前一课。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以节目主题为“先辈的旗帜”,围绕“长征精神”,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发生在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晚会现场邀请了多位老红军的后人和亲历过长征的人,是他们用双脚踏出了长征之路,这一个个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是他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才有了新中国。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对英雄充满敬佩的同时,我们更要明白在这个和平年代,在我们的学习的道路上,如何面对困难?怎样才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百岁的老通讯兵的故事,让我心绪难平,战争年代他愿意献出生命,为了保卫祖国,在建设年代,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培养了很多对通讯事业有用的人。人的一生都是在“长征”,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没有长期作斗争的准备,任何“长征”都会失败。我们作为小学生,如何学好知识,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不管时间流逝多久,我们都要时刻牢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少年们,让我们在先辈们的精神指引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了梦想奋斗,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带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去闪耀我们中国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