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去年的树》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含着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的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尤其是结尾的鸟儿两个“看”的细节描写,更让读者为之动情。尽管文章的空白点很多,可供设计的思路很广,但三位名师在处理这个细节时,都没
《去年的树》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含着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的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尤其是结尾的鸟儿两个“看”的细节描写,更让读者为之动情。尽管文章的空白点很多,可供设计的思路很广,但三位名师在处理这个细节时,都没有轻描淡写,而是紧扣“看”字作文章,上出了不同的精彩。
一、 王崧舟:“看”往昔,写心语,悟写法
师:故事有一个浅近的开头,又接着浅近地讲述。结尾是否还会浅近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师:孩子们,读完这个故事的结尾,你可能会留心这样一个细节:在鸟儿唱歌之前和唱歌之后,她有一个几乎完全一样的动作。这个细节就是——
生:看。
师:没错,就是看。轻轻地读——
生:(轻轻齐读)看。
师:谁都知道,鸟儿为了这一刻历尽了千辛万苦,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等待,现在却只能“看”。静静地看,默默地看,就这样看着,看着,她的眼前仿佛又一次出现了过去的画面。(多媒体再次播放鸟儿给树唱歌的温馨画面)
师:她想起来了,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她想起来了,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
(生再读)
……
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树再也回不来了,火柴也已经用完了,只有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看着眼前的灯火,鸟儿一定有心里话想对朋友说。请用“树啊,树”开头。
(配乐,生写话。随后,生朗读“鸟儿的心里话”,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板书:自责、挚爱、祝愿。)
师:孩子们,你们写得多么感人又多么真切!面对着灯火,面对去年的树,鸟儿的内心有那么多的话,让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的那份感情是如此——
生:深厚。
师:(板书:深厚)在故事中鸟儿有没有说自责的话?有没有说挚爱的话?有没有说祝愿的话?有没有说告别的话?(生摇头,师边说边擦掉相应的板书)如此深厚的感情,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却不见一个字,不见一句话。(在“写心理”前板书“不”,成为“不写心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这样一个“浅近”的动作——看,这样的结尾也叫“浅近”。
在教学这个片断时,王老师抓住“看”字,引导学生思考:鸟儿在看时想起了什么?然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回忆起昔日鸟儿和树的深厚情感。有了这情感的酝酿,王老师让学生写写鸟儿内心的真情告白,学生积蓄的情感有了宣泄的渠道。
就在学生深情朗读“鸟儿心里话”之后,王老师却再次指向文本发问:在故事中鸟儿有没有说自责的话?有没有说挚爱的话?有没有说祝愿的话?有没有说告别的话?在学生和听课老师回过神来沉思时,王老师不忘点拨:这样的写法叫“浅近”。王老师先添后删、先扬后抑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强烈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让学生在荡气回肠中充分体悟到文章浅近的语言特色和简约的表达方式。
二、 盛新凤:“看”为何,巧换位,诉心语
师:村子里,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一下,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很好!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做成的。鸟儿可能把灯火看作大树的孩子。她想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生:因为她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看了一会儿。
师:一年过去,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能不伤心,她看了一会儿,是在用目光和大树交流感情呢。还有谁要说?
生:她第一眼看了灯火,可能不相信灯火是大树;第二眼看了灯火,她觉得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她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她那么熟悉的朋友大树。所以她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当她认出来的时候,她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为什么又看了一会儿?
……
生:因为一旦火柴烧完了,大树的生命也结束了。她想在和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它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这两个“看”之中,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深情和留恋呀!经过刚才尽情地交流对话,你们真正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这一回,你们就是小鸟了,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生:我睁大眼睛……)
师:你们这两个“看”字啊,盛老师的情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牵动,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生再读)
师: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大树,永别了。我要走了,我现在已经为你唱了歌,已经赴了约定。我以后还会寻找你另外的火柴的踪迹,再为你唱歌。
……
生:对不起大树,我来晚了一步。要不然,我还能看到你生前的身影。现在我要走了,请你以后多保重啊。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重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盛老师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取了对话式教学,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提问,围绕“为什么要两次看”对话交流。
“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问题”“很好!你品出什么来了”“你说得真好”这些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心灵放松,思维活跃,妙语连珠。盛老师则“隐身”在学生身后,在生生碰撞与激发中,负责“穿针引线”。学生充分感悟后,盛老师适时让学生换位体验:“你就是那只鸟儿,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见到日夜思念的大树,亲爱的小鸟,你有什么话想对大树说”。学生与角色同步共振,达到了文中有我、我中有文、人鸟共体的境界,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三、 周益民:“看”眼神,写对话,悟主旨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就飞走了。可是在那不远处,她又悄悄地转过了头。这时你又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
生:她眼神中闪着恋恋不舍的情感。
生:我看到她的眼里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树,她快乐地笑了。
师:是的,树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心里。
生:我看到她的眼中不再绝望了,树在对她微笑,说等冬天过去,还要听她唱歌。
生:小鸟的眼睛里充满幸福,她终于看到了树,已经心满意足了。
(师生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歌曲还是去年的歌曲,旋律还是去年的旋律,但是什么已经不一样了?
生:去年唱歌是快乐的,今年是悲伤的。
生:去年他们在一起唱歌玩耍,今年只有鸟儿一个了。
师: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一样东西没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
生:友谊。
生:感情。
师:对,有人说这就叫“永恒”,这就叫“天长地久”。我们再来朗读文中的对话。
(学生、教师分角色读)
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其实还闪烁着一双眼睛,还有一道目光,你们发现了吗?默读,体会。
生:我发现了,那是树的眼睛。目光是快乐的,因为鸟儿来看它了。
生:那是幸福的目光,因为它又听到鸟儿唱歌了,而且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死而无憾。
……
师:这双眼睛鸟儿一定感受到了,这双眼睛永远印在她的心里。这时候,它们用眼神在诉说什么呢?请同桌两人一起为鸟儿和树设计两句简短的心灵对话。(同桌讨论设计)
对话举例:
树:鸟儿,我真幸福,你历尽艰辛找到我,我死而无憾。
鸟:我们的友谊是天长地久的,谁也不能割舍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会一直唱这首歌给你听的。
师:也许,它们就在这么深情地交谈,也有可能,它们什么也没说,只是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就足够了。
周老师围绕“眼睛”这一心灵之窗,巧妙设计,层层突破。
先设问:你看到鸟儿一双怎样的眼睛?在学生读懂了小鸟幸福、不舍的眼神后,及时点拨:在文章字里行间还闪烁着一双眼睛。这一点醒让学生发现文本后“大树”的眼睛,在“大树”的眼睛里,同学们读出了幸福和温暖。这时,周老师不忘推波助澜:“它们在用眼神诉说什么呢?请为鸟儿和树设计心灵对话。”一切设计围绕“眼神”展开,一气呵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走近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悟出主旨。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师》,原题为《就这样静静地看——王崧舟、盛新凤、周益民执教<去年的树>片断赏析》。题图源自网络。)、
答疑解惑,百家争鸣;烛照前程,一路同行。“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
◆通过微信—通讯录—订阅号,搜索“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并加关注或直接扫描期刊封面上的二维码。
◆点击屏幕右上角“…”,转发好友或分享朋友圈。
◆在对话页面点击屏幕右上角小人,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回顾往期精彩内容。
想订阅杂志?
《小学语文教师》为月刊,邮发代号:4-313,每期定价7.00元,全年定价91.00元(全年共13期,含1期增刊),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或者登陆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bk.11185.cn/index.do),查询名称或邮发代号即可订阅。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