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反思是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心理机制。教师只有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从经验中学习,建构个人知识,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教师反思运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写作反思日记。这种方法虽然对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
反思是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心理机制。教师只有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从经验中学习,建构个人知识,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教师反思运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写作反思日记。这种方法虽然对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局限于自我对话,缺乏交流,因而不少教师希望通过反思性对话来真正发挥反思的作用。
反思性对话发生在群体之间,它着眼于挑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在对话中不断叩问教育教学事件,去发掘教育事件背后的个人假设和教育理论。反思性对话也是个人隐性知识的明朗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发展实践知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的反思性对话不同于平时常见的教育教学讨论,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问题性:反思性对话起源于问题,因而这种对话常常要求教师先提出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沟通、对话,去发现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背后的理论假设;在对话中,同伴也可以质疑教师所描述的教育教学情境,追问叙述者对问题的解释,帮助叙述者不断理清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分享各自的经验,来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
2.自主性:教师的反思性对话与教师指导者(如教研员等)的评课和教学交流不同。后者往往凌驾于教师之上,直接指出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是被动的聆听者,往往没有发言权,缺乏自主发现和解释问题的机会,最后形成了一种期望教师指导者直接告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习惯,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受到了忽视。而反思性对话尊重每个参与对话者的个人经验,教师指导者只是通过和教师平等沟通,帮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个人经验的分享,教师自己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指导者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教师的引导者和经验的分享者。
3.建构性:反思性对话承认教师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都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而反思性对话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将自身的内隐理论公之于众,在互相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产生对教育教学事件和自身行为的新的认知,从而建构新的个人实践性知识,推动自身发展。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