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北师大版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重点内容

时间:2016-09-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 (1) 运算: 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

(1) 运算:

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

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

错误典型:

a、题意理解不清: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2)小题”

b、表格分析不够仔细:如“书第5页第3题”

2、认识和乘法口诀

(1) 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乘数╳乘数=积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

3+3+3+3=12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2) 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4) 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如根据“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个7比3个7多2个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

错误典型:

a、“口诀”与“读作”混淆:

如: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

b、算式与图形结合:

(书79页第5题)

(书23页第4题)

(书21页第1题)

?

3、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

(1) 除法的意义

能够结合算是说出除法的意义,如算式21÷3=7可以表示:

a、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b、把21拿来分,每份是3,可以分成7份;

c、 21是3的7倍。

d、21里面有()个3.

体会除法与乘法的“互逆”。

(2)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了解: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3) 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

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如:三九二十七:3╳9=27 9╳3=27 27÷3=9 27÷9=3

(4) 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

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的话来理解——“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那么多”。

倍数:学生的话——“一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个数一个那么多、两个那么多、三个那么多……的数”,比如3的倍数是3、6、9、12、15……

(5)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

错误典型:

a、求“每份有多少”和“有多少份”的单位容易混淆:

(书66页第1题)

纽扣题:求的是有多少份;苹果题:求得是每份有多少个。

b、和“倍”相关的问题:

学生容易在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混淆。

c、提一个生活中有关除法的问题。

2、元、角、分的认识。

? 元、角、分的认识

根据材质不一样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人民币面额:1分、2分、五分

1角、2角、五角

1元、2元、五元

10元、20元、50元、100元

(学生会从人民币的大小、颜色、文字等方面去判断面额)

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3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人民币兑换:

(书11页第1题)

b、算一算有多少钱:

(书11页第2题)c、怎样付钱:

(书13页第1题)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

?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 厘米、米的认识。

(1) 厘米的认识;

a、会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通过估计用手比划出1厘米、10厘米的长度

b、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读作“厘米”。

(2) 米的认识;

掌握米与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

(3)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a、能够估计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以及在测量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单位。

错误典型:

体育老师的身高是1米8,也就是身高1米8厘米。(正确的意思是1米80厘米)

b、在测量的时候注意观察是否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则可以直接读出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通过数格子(即一个大格子就是一厘米)或是用物体末端对准的数减去起点对准的数,如:

2、图形的运动。

? 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折一折,做一做:了解剪一个简单对称图形的操作步骤:对折——画得像

?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a、在游戏中感受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变化。

b、能够去别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平移物体在运动中自身的方向不会变化。

c、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

? 欣赏

欣赏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文章原件为word格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一元发送至个人邮箱方便保存打印。原文件与文章内容完全相同。

备注

点击“小学数学”菜单栏右下角——期末汇总有惊喜哦!你想要的都在那里!

学习永远不晚。

评论区留言【年级+教材版本+具体知识点】,小编会尽快为您整理发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元发送文章原件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