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时间:2016-09-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题材,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一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绿叶的梦》、《芦叶船》、《一只贝》,与一篇略读课文《快乐的暑假》。要求学生随文识字,会写27个生字,会认27个字。重难点字词:戒、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题材,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一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绿叶的梦》、《芦叶船》、《一只贝》,与一篇略读课文《快乐的暑假》。要求学生随文识字,会写27个生字,会认27个字。重难点字词:戒、枣、毒刺、窄、喇叭、稀罕等。那令人着迷的绿叶,那放行的芦叶船,那海边藏着的珍珠的贝壳,那暑假中流光溢彩的太阳……无不给人留下幸福的回忆.阅读本单元课文,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绿叶的梦》一文回忆了童年时代,作者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的生活和有益的活动的留恋之情。重点:1、辨析多音字:磨、着、搂、薄;2、学会恰当的运用排比句并且理解排比句的好处;3、积累形容词搭配,如:广阔的田野、旷野的课堂等。

《芦叶船》记叙了童年时代,“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开到长江里。芦叶船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使我们的童年充满快乐、向往和希望。重点:1、辨析多音字:卷、横;2、学会辨析比喻句的好处;3、学会将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转换,如:“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改为“那小小的芦叶船,会翻的。”

《一只贝》写的是一只普通的贝,因为一粒沙子钻进壳里,它的壳失去了光泽,破烂了,里面却形成了一颗闪光的大珍珠。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重点:1、辨析多音字:漂、涨;2、体会句子:“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读出赞美、惊喜的语气,并能用“多……多……”写句子;3、体会课文中贝的伟大之处,理解“可怜”和“可敬”的意味。

《快乐的暑假》是一则欢快优美的儿童诗,描绘的是学生们结束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丰富的暑假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阳光,感受童年的快乐。反映了孩子们天真的天性以及他们对快乐生活、自由成长的强烈愿望。重点:1、积累词语:蹦蹦跳跳、唱唱笑笑;2、学会写生动的比喻句。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语文百花园一”分为“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个板块。其中,“语海畅游”重点要求1、理解词义,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2、词语搭配——“童年”开花,练习“(快乐)的童年”以及“童年(的回忆)”3、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写优美的比喻句。“仿佛……”“好像……”“犹如……”“积少成多”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王维的六言绝句《田园乐》,感悟诗中闲淡宁静的田园生活。“阅读平台”讲述了一只羽翼尚不丰满的可爱的小鸟,每天在枝头唱歌,可孩子们想捉它玩儿,用弹子打伤它,从此再也见不到小鸟,听不见歌声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谐、美好情景的热爱,告诫孩子: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能说会道”要求学生回忆童年时代中有意思的、令自己高兴的、得意的,同时也是有益的事情,按顺序有条理的讲清楚,勇敢的展示自我。“笔下生辉”要求学生将有趣、难忘的事情写的生动具体。

课时安排:

绿叶的梦 3课时

芦叶船 3课时

一只贝 2课时

快乐的暑假 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 4课时w

机动 3课时

课题: 1.绿叶的梦

课型: 精读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词语。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2、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美妙的梦境。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初步进行《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

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想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

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

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反馈: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

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学生自学,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生自读课文。

三、探究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 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

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

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

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板书设计

1. 绿叶的梦

童年的玩具 着迷

采集绿叶 自由快乐

绿叶的梦 寻找奇叶 争强和探险 童年的梦想

制作标本 精挑细选 对大自然的热爱

了解树叶 增长知识

教学反思





课题: 2、芦叶船

课型: 讲读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本课要求要求掌握的词语有:蜘蛛、窄叶。喇叭、远航、浩浩荡荡。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或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内容,体会作者的童心童趣。

2、写一篇有关童趣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

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同学间简单口述,并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2 芦叶船

家乡河道多、芦苇多

放学路上做船。放船 童年的回忆、美好的向往

和表哥到长江边放船

天真的遐想

教学反思





课题:3、一只贝

课型: 讲读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咸、涨、虹、泽、稀;要求会写的字有:咸、拢。漂、虹、案、荣、稀、罕;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贝壳和珍珠的图片。

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课外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深入体会课文内容,领悟包涵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进入新课。

二、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 )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提示:“可怜”是说这只贝不漂亮,没人要;“可敬”是说这只贝默默无闻,备受责磨,为人们奉献出一颗闪亮的宝贵的珍珠。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提示: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三、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提示:引导学生联想理解到那些不惜牺牲,默默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四、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五、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3、一只贝


磨制沙子珍珠



贝壳


血 可怜

肉 可敬

教学反思





课题: 4*快乐的暑假

课型: 略读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 、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 、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 、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有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 、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 、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 、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

4 、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五、总结:

1 、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 、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 、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 、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 、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


板书设计

4* 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

紧张     无拘无束

 严肃     自由成长

珍惜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一

课型: 训练活动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

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积累多音字。

2、认识比喻的修辞方法,能造会写。

3、理解阅读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2.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3.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4.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认识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能说会道”,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第三 、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笔下生辉”。

1、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童年的乐趣或明白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哪些事是“趣事”。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写“事”表现“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让我们先听听这首歌曲。在听歌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屏幕上的一些画面,看看画面中的事能否勾起你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播放音乐,出示画面)

2、玩跳步、丢沙包、玩老鹰抓小鸡等等这些游戏都是我们喜欢的游戏,正像歌词里唱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是的,童年正是因为有这些游戏而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正是这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的童年多姿多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童年趣事。(板书:童年趣事)

二、说事议趣

1、理解“趣事”,“趣”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课件出示:意趣、情趣、傻趣、乐趣。

2、回忆本组课文里的童年趣事。课件出示

3、过度:我们正处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做过一两件趣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互相交流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4、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5、你曾经有过什么趣事?用一句话概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6、小结:刚刚几个同学说的都是很有趣的事,其实啊,自己经历的“傻”事、“蠢”事、可笑的事、有意思的事,均属趣事。

三、写事表趣

1、明确范围,简要指导,齐读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①写童年趣事。②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③题目自拟。④写完后把作文读给同学听,互相修改。)

2、提问这次习作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3、指导审题

(1)那些是趣事?课件出示

自己经历的“傻”事、“蠢”事、可笑的事、有意思的事,均属趣事。

(2)把事情写清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起因、经过、结果

(3)题目自拟

3、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

(1)、过度: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作文题目,首先要能反映文章中心,而且要简短、生动,有新意,有吸引力。如:《“骑牛”找“牛”》、

《“不听话”的扫把》、《爱玩泥的小子》、《电视机“生病了》

《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到底谁完了》、《夜半惊魂》、《喝墨水事件》、《会走的鞋子》

(2)、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题目,谁想先来?

4、写法指导

(1)、如何写具体。课件出示范文

要把事情讲述清楚,做到有条理,详略得当,事情的经过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写生动!

过度:把事情写具体了,还不算是一篇好的作文,好作文还得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我们刚刚所写的只是习作的中篇,还得写上习作的开头和结尾,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呢?

(2)、如何开头?(抒情式开头、开门见山式、倒叙式、设问式等)今天我们就学一种。课件出示抒情式开头的几种方式

(3)、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引用课件提供的开头写好习作开头。

(4)、如何结尾:注意首尾呼应,表达自己的收获或快乐、感受

四、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佳作共赏,体验成功

六、总结:同学们,童年的生活充满了快乐,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课后让我们继续拿起笔记下快乐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审题:

(1)选择好内容,

要从众多的内容中选出一件最有趣、难忘的事来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写的时候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3)要突出重点。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不要平铺直叙。。

(4)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地描写。

(5)在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童年趣事习作提纲

开头(抒情式、疑问式)

中篇 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结尾(收获或快乐、感受)

教学反思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