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闲话十编》后记
时间:2016-09-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8月20日下午六点,《开卷书坊》第五辑将在上海书展(上海展览中心世纪活动A区)举行首发式。丛书主编董宁文先生及吴钧陶、止庵、王稼句、高克勤、谭宗远和特邀嘉宾陈子善等,与您不见不散! 本文选自《开卷书坊》 第五辑 之《开卷闲话十编》 “开卷闲话”能出
8月20日下午六点,《开卷书坊》第五辑将在上海书展(上海展览中心世纪活动A区)举行首发式。丛书主编董宁文先生及吴钧陶、止庵、王稼句、高克勤、谭宗远和特邀嘉宾陈子善等,与您不见不散!
本文选自《开卷书坊》第五辑之《开卷闲话十编》
“开卷闲话”能出到十编,是我十多年前突发奇想印第一本闲话时所不曾想到的,或者说也不可能想的事,但却真的到了第十本的时候,还是有点恍惚,虽然前面的路走得还算稳健,真正到了今天这样的状况,还是有点梦幻之感。
前段时间,我在与好几位朋友谈到十编后如何再继续下去的问题时,各人有各人的意见,有的说“你的闲话一直是每期写,过几年集一本,好像不存在怎么延续的问题呀?”有的说,如果《开卷》还在继续编,闲话当然会再写下去,闲话也就自然可以一一本一本地出下去。我确实有点疑惑,十编是一个圆满的节点,如果继续出下去,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有出版社愿意出就可以,但是如果延用十一编、十二编.......是否有点不是太自然,或者说,有点怪异?真的有点纠结。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能够使自己信服的答案,或者暂且放下,等等再说,顺其自然,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书前按写作时间顺序,分别是谢泳、王振良、韦明铧、蔡玉洗和范笑我五位先生所作之序,振良兄序的题目原为《文化生态的真实记录》,笑我兄的题目是《我的朋友董宁文》,为了统一,就全部改成现在姓名后加序这种形式了。这次还约请了杨苡老师、郑雷兄各写一篇序,杨老师今年已是九十七岁高龄,我自然不会去催稿,看看最近是否有可能接到她的电话,说是写了几句让我去她家取,甚至会在电话里将她写好的念给我听,问我这样写是否可以,不行就不要用了。这虽然是我的预想,但我去年请她为《开卷》十五年写几句话时就是如此这般的。还因为我与杨老师交往较多,每年都会去她那闲聊一二十次,所以对她的一些做法还是有些感觉的。其实是否写来倒在其次,但杨老师对《开卷》是一直有兴趣的,也喜欢读读闲话。蔡玉洗先生是《开卷》的创办者,平时我一直称他蔡总,也就是创刊时他在凤凰台饭店任总经理。此前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译林出版社社长等。我们二十余年的交往他在序中已写出来了,在此不再重复,蔡总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跟他在一起与“金陵书香部落”诸师友一道做了不少文化传承的小事,在我来说,对蔡总,对师友们是常怀感恩之情的。古人云,滴水之恩所谓是也。笑我兄与《开卷》,与我都有着二十余年的友情,这里面自然有互相的支持、理解和无私的帮助在其中,我想,对于熟悉《秀洲书局简讯》和《开卷》的师友大约都会有较深的感悟吧。笑我是一位文化情怀浓郁的学人,二十余年来在自己的天地里不懈地耕耘着,得到了喜欢他的读书人的青睐。他在这篇文章中说出了我们交往的点滴,还有许多的东西还隐藏在他数百万字的博客之中,但我看到这些点滴的往事时,着实有些吃惊,因为不少细节我大多已不复记忆,但他却一一记录在此。这些温馨的回忆也时时提醒我要不断地努力,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笔墨,以最大的努力不负师友殷切期望。振良兄是一位勤勉且有见地的学者,这些年来在天津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以及团结天津相关研究者的工作上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目前是天津问津书院的掌门人,前几年因来新夏先生的鼎力,使我们有了深层次的合作,并且共同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些或许以后有机会再专门回顾一二。韦明铧先生和谢泳先生都是《开卷》的老作者,多年来对刊物的关心、爱护在他们的文章中即可体会一二。二位在各自的专业与研究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都是治学严谨、著作等身的学者。与二位平时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巧的是去年分别在南京和厦门又再次得唔二位,相处的时间虽不长,但短暂的聆教却也受益匪浅。去年,《开卷》创刊十五周年前夕,曾约请了百余位《开卷》的作者撰文以贺,后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宋玉成社长的大力支持下,出版了一套五本十五年精选,其中《纸香墨润》一书收入了师友们的贺文,但非常抱歉的是,去年底在无意间查看邮件时,意外地发现张瑞田兄的贺文《带着思考走路》(见附录)遗漏而未收入到《纸香墨润》中,而瑞田兄所赐《惟有山茶偏耐久 绿丛又放数枝红——陆游句书奉开卷 乙未初十二百札馆主人张瑞田》墨迹确是收录在其中的。当时,说实话,着实怔惊莫名,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向瑞田兄请罪,正好有这次弥补的机会,所以郑重地将瑞田的文章重刊于此,以求瑞田兄的谅解。本辑的书名请了书道妙手,万千莲花斋主人乐泉先生题写,书法的妙处自不必说,恰好他这个月的十七日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白云无门——乐泉书道水墨展》,在繁重的筹备工作之余,乐泉先生说他会认真对待,不几日,他就写好,并在所题八本书名后附言:生拙之味,未必合君意。望用之,不会俗耳。还有不少话想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暂写这些吧。谢谢《开卷》所有的作者、读者十六年来给予我的厚爱与支持,真心希望与大家一道再继续向前走一段,至于能走到哪里,那就一切随缘吧。丙申清明春雨霏霏中落笔,第二天雨住且春光和煦之午后驻笔,时在金陵南郊开卷楼窗前。补记:“开卷书坊“从二〇一一年七月出版至今,五年之间,以一年一辑的节奏,到今年已出到了第五辑,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里面除了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外,出版社的眼光与魄力也是毫无疑问的。五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不算短了,因为五年中,第一辑中的鲲西、宋词,还有第二辑中的来新夏三位先生先后成为了古人,再有第三辑中的吴奔星、第四辑中的汤炳正两位仙逝多年之后由其后人所编的两本集子,可以想见这五套书的价值与分量。第五辑是一个小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为了持续将这个丛书做好,一辑又一辑地做下去,确实要不断调整思路,作为策划者,也确实需要更多地从读者、作者以及出版社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如何将一个好的品牌维护好、发展好,以期让更多的好书不断地加入进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并且要不断地设法去解决与完善的问题。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第五辑在书装设计、版式以及装订形式上都做了一些改变,或者说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这里面自然融合了出版社、作者以及读者三个方面的意见,希望这个改变能够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如若这样,我们的努力与辛劳就没有白费,自然也会让我们感到欣慰。也正是因为这次改变,前四辑的设计师,也是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界的中坚朱赢椿兄暂时歇手,他此前的设计给这套小精装所营造的气息得到了书友们的普遍认可与喜爱,希望这次的改变能够使这种气息更上层楼!也因为这次改变,乐泉先生为本辑八本书所题书名也没能够用上,我想,乐泉先生当会理解我们的。特别将这两页题签的墨迹附于此,以留下这套书的一段书缘故事。谢谢朱赢椿,谢谢乐泉二位先生。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午间记于开卷楼,时窗外阳光灿烂且热浪滚滚,室内则一片清凉。
▲乐泉先生墨迹
《开卷闲话十编》子聪 著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在读书界著名的“开卷闲话”读书随笔选集之续。收入《开卷》二O一四年四月以来每期“开卷闲话”的内容,其间蕴含了大量的当代稍纵即逝的人文信息,既可作小品文也可作为文史资料去品读,可读性甚佳。子聪,原名董宁文,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南京。现为《开卷》执行主编。主要作品有《人缘与书缘》、《开卷闲话》、《开卷闲话续编》等。主编有《开卷文丛》三辑共三十种;《开卷读书文丛》一套六本;《凤凰读书文丛》一套六本;《开卷书坊》四辑共三十七本;《开卷十五年精选》一套五本等。另编有《大家文库》三辑十二本、《开卷文库》以及《我的书房》、《我的书缘》、《我的笔名》、《我的闲章》、《凤凰台上》、《我的开卷》等二十余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现在预订有好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