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教科研工作计划
时间:2016-09-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教学与教科研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学与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在二分校的整体规划中,将2015-2016学年度定义为“教师成长年”,并确定了“规范+发展”的关键词。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与科研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首先取决于能否建
教学与教科研工作计划(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一、教学与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在二分校的整体规划中,将2015-2016学年度定义为“教师成长年”,并确定了“规范+发展”的关键词。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与科研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首先取决于能否建设一只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的教师队伍。为此,教学与科研管理部门,首先分析了在现有教师队伍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发展的局限性。(一)教师队伍与课堂教学教师队伍整体的学科素养良好,基本功比较扎实;课堂教学知识点脉络清晰,内在逻辑关系清楚,微调处理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课堂教学节奏把握良好,尤其是讲与练的关系处理;理性分析与实际还原的结合状况良好;教师的示范作用比较突出,如教态、语言的引领、实验操作演示等;教学准备充分,依据并体现大纲的要求,妥善处理现课程与后继课程的关系;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内容,适时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关注全面育人。目前,某些教师对教学材料的再处理明显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学材料的驾驭运用不足,导致学生认为枯燥乏味,有堆砌材料之嫌;教学中的方法论,应当愈加重视,应当注重向学生提出更具有思维深度的、有价值的问题;某些课型在课堂中呈现的面貌依旧是传统的“一言堂”;某些课堂中的学生探究活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组织方面也显得不合时宜;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应该更加具有个性化的风格。(二)教学及科研常规管理目前,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常规管理,依然沿袭“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科研室——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制,制度比较完备;在体制运行过程中,注重完善激励机制,但保障执行机制、评估监督机制以及过程性监控,是相对薄弱的。(三)教科研队伍及研究活动依靠课题研究,取得教学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平衡,并且经过数年积累,在“图片作文”教学改革实践、“课堂学习电子档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教师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等项目上,有了突出的成果形式。但教科研活动越是深入,对于基层的组织单位(尤其是学科教研组的支撑)越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一点上,也恰恰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症结所在。从既得的经验来看,我们对于教育实验、教育调查、经验总结的常用方法较为熟练,但是叙述事实远远高于理性思考;我们对于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工具性运用明显不足;我们初步认识到了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践反思这些新颖的研究方法价值,但是在生成有价值的成果形式方面却与之明显不同步;我们还不能完全摆脱研究过程的一些随意性的习惯做法;我们还缺乏教科研所必须借助的学术平台。(四)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基本要素。根据这些构成要素的标准衡量,我们目前开设的相当数量的课程(校本课程),明显缺乏规范性。二、整体工作目标:整体工作目标——以规范落实消除短板,以项目研究促进发展。通过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通过项目研究,加强教师的加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点研究“体验式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前提,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倡导新型的“体验式学习观”,真正让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做到“以生为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三、新学期工作重点(一)教学常规的管理与监督(二)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工作(三)教师队伍建设(四)课程建设(五)其他专项工作四、实施内容及措施(一)教学活动的管理与监督1.成立“教学常规服务小组”(隶属于教务处)明确教学常规服务小组的职责及工作流程,形成教学常规日反馈、周总结、月表彰的制度,并及时上报校长办公会(周上报)。实施重点:教师备课(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反思记录、课程方案);严格实行“执案教学”(规范严谨、体现学科属性、个性研究);遵守教学纪律(严格执行课程表、教学秩序、规范时间与环节);落实减负规定,适量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严肃考核(检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师生共同遵守
考试纪律、严控作弊(检查考试阅卷、监考情况);师生沟通(严格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保证教研进修的时间与质量。2.校内公开课管理继续执行《校内公开课程管理规定》,切实保证公开课质量。校内公开课由教科研办公室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包括:征集各学科教研组校内公开课程信息,确认开设公开课的教师、授课班级、时间、地点等,并于授课前一周发布;公开课教案、反馈信息及评价存档;公开课期中、期末督促检查和定期公示;组织评比、表彰等活动。校内公开课由各学科教研组负责实施,职责范围包括:新学期开始一周内检查教师的工作计划,同时确认其公开课的立项;教研组组长合理安排组内公开课进度并报送至科研办公室;教师正式上公开课时,所在教研组无课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并在课后即时评议,或在教研活动时评议。3.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每学期听课60节,德育干部听课至少10节,教研组长(语文、数学、英语)听课20节,(理化生、史地政)听课15节,(体育、音美劳)听课10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要求认真填写听课笔记,记录评课意见。(二)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工作1.传承及入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2.研究毕业年级工作节奏,梳理月安排,每月至少一次毕业年级工作例会。 成立以年级组长、考试科目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年级工作小组,以学科制定分阶段目标,第一次统考后备课组根据学生成绩在全区的位置,制定年级分层教学方案,中、高考目标落实到每位学生,四次大考跟踪落实目标执行情况,并及时制定跟进措施。3.高三年级,侧重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探索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高效模式。第一学期做好语文、数学、英语三课会考的复习,提升会考的及格率,争取各科及格率超区。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全面提升高考成绩、本科升学率、总体升学率。4.初三年级,关注挖掘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特别是对“借读生”这个群体的关心,减少这部分学生在班级的负面影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毕业成绩。初三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分层指导落实到位。备课组每位教师上一节“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研究课,备课组确定一位教师做分层作业的实践、总结、推广。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班风。(三)教师队伍建设1.学科骨干队伍建设本学期将进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新的三年任期评选与聘任。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的期待和要求:珍惜称号,严于自律,树立形象;引领、示范、团队(雁型模式、辐射模式),切实影响一个教研组或一个学科的教师;作为学科的精英分子,学养丰富,应该提供价值的经验总结或研究论文;每学期开设一节有特色的、有影响力的校级公开课;对同学科教师的公开课,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富于学科深度的指导和点拨。2.教科研团队建设(含课题项目管理)项目组长每月一次例会,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项目推进工作中涌现的优秀教师。校本研究及课程建设:图片作文教学(初中延续项目,教程2出版);《浓郁中国风——二十四节气》(特色课程建设申报项目,本年度结束);随班就读及资源教室建设;课堂学习电子系统使用研究。教学提升改革试点项目(初中):采用校方及外部教育咨询机构组建联合项目组的形式,在新入学的初一年级进行教学试点改革。教学提升试点改革项目(高中):在新入学的高一学生中进行,按照成绩、个性、行为习惯、进取心、发展潜能等标准,遴选1-2个班级数量的“潜能生”组建试点实验班,同时选拔富有创新理念、具备一定教研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及授课老师。其他课题项目:《“U-S”合作模式下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社团建设》;潜能班“全人教育三人行”计划;学生应急援助中心建设;基础网络升级、一卡通、微课开发制作室;班级文化建设课题。3.学科教研组建设在新的学期,学科教研组建设按照如下工作要求进行:(1)规范教研组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研究课堂教学、评课磨课、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参加集团备课活动、外请专家培训等;行政干部深入指定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2)教研组长要成为学科团队的核心,研究本学科队伍的建设,发现教师中成功经验、和学科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会考的及格率、学生的分层辅导等),提出本组培训方案(可校内、外请教师、专家),提升教研组的研究能力,教研组长每周参加一次其他年级的集体备课。(3)教研组要形成“资源共享”传承优秀的资源,要建立不同层次的“题库”,争取每学期编辑一本“分层作业”或“分层小测”或“单元学案”,形成本教研组的“特色”教学成果。(4)教研组对每一节研究课,都要从本学期课堂研究重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角度认真评议,推广经验,指出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推进“自主互助课堂模式”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5)期中前做好学校青年教师的拜师活动(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主要在两个层面开展:一是组内(年级组\教研组)的青年教师拜师;二是聘请教育集团内部(总校或其他分校)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支持第二分校青年教师的成长。4.推进教师读书工程,加强校本培训,着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课程建设1.高中课程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开始。本届新高一年级的任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整合,实现班级特色教学任务的实验探索,同时通过固化
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新高二和新高三要继续关注会考备考以及进修教研部门对高考指导方案的辅导,反思课程改革后我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为今后的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探索和思考。2.高中选修课建设本学期,将对高中原有选修课程进行集中梳理,对任课教师、教程、讲义、授课规模等情况重新登录备案,建立高中选修课网络选课平台,提高选修课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为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促进作用。3.组织学习新的《课程计划》《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将自2015年7月31日起施行。现有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将在课程结构方面呈现诸多变化,如:国家课程设置关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未来课时长度不拘泥于固有45分钟模式;义务教育高年级实践活动将计入中考;专题教育教材今后精简至8册,等等。4.海淀区新增地方教材培训及使用自2015年9月1日起,三套教材将正式作为海淀区地方教材和资源,在全区中小学统筹使用。其中,《中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教材建议在实验校初二年级学生使用,《心理健康》教材面向全区
小学三年级到
高中三年级学生使用),《走近圆明园》中学卷在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使用。三套《中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心理健康》和《走近圆明园》三套地方教材,涉及了基础教育的三个学段和三个地方课程领域,我校部分教师代表将参加暑期培训,并在新学年实际贯彻执行。(五)其他专项工作1.义务教育督导(1)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不得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的课时,确保每天体育一小时。(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早8:00前不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3)严格控制作业量: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教师对作业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4)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5)严格禁止违规补课:禁止课余时间、寒暑假、节假日补课或上新课。(6)严格教辅用书管理:每学科一套教辅,严格禁止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推销任何教辅材料,不得为学生购买教辅提供服务。2.考试组织高二年级会考(物理,化学,地理,历史);高三年级会考(语文,数学,英语);各类社会考试。3.名师入校根据学科建设及发展需求,拟向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再次提出申请,入校指导课堂教学。4.筹建校园开放日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开放日,安排在期中之后,邀请家长、友邻学校的教师、名师或专家,入校听课、观摩学生活动,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充分体现课堂的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和教师的学法指导5.学校各类专业教室,要积极为教学做好服务,(1)开学一周内收集本学科教师学期试验项目,实验员做好计划,上报试验物品购置单,保证每次试验物品提前做好准备。(2)认真记录专业教室使用登记,保证安全第一,保证实验室整洁。(3)实验员要熟练掌握本学科各年级所需试验的操作,在教师使用专业教室上课时,配合任课教师做好试验。(4)加强专业教室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专业教室管理教师在初中至少开设一个“兴趣小组”,让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个性的发展,也为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供条件。五、周安排周次日期内 容负责人
8.251.教研组交学期工作计划2.初、高三对接、研讨会左卫东董毓苓09.2教研组活动(检查教案、计划交流)、上交论文、布置学期教研活动董毓苓殷晶淼19.7—9.111.初、高三学生入境教育2.行政干部分配参与组内活动。3.教科研进行初一年级学生水平测试左卫东董毓苓殷晶淼29.14—9.181.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2.教学常规检查(成立学生督学小组)左卫东董毓苓39.21—9.251.周四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布置学习周活动)2.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工程的数据反馈、总结与提交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改进计划董毓苓殷晶淼49.28—10.2确定高中选修课题目左卫东510.5—10.91.以项目促进研究工作及教师培训工作2.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殷晶淼左卫东610.12—10.161.骨干教师展示课(校级)2.教学常规检查3.高一年级开始选修课左卫东殷晶淼董毓苓710.19—10.231.学生学习周活动2.教研组长会:布置期中考试、教研组活动董毓苓左卫东810.26—10.30以项目促进研究工作及教师培训工作殷晶淼911.2—11.6期中考试左卫东1011.9—11.13各年级质量分析会、备课组期中总结、全校期中表彰会左卫东董毓苓1111.16—11.20教研组长会、教研组活动董毓苓1211.23—11.271.沙龙:同伴互助与交流2.校园开放日左卫东殷晶淼1311.30—12.4初一年级学生水平分析殷晶淼1412.7—12.11读书交流殷晶淼1512.14—12.18高二会考模拟,董毓苓1612.21—12.251.高二、高三会考科目教师会2.十三五课题申报董毓苓殷晶淼1712.28—2016.1.1教研组交流本学期课堂教学改进成果左卫东181.4—1.81.期末复习、上交期末教学总结等材料2.项目研究第一阶段总结董毓苓殷晶淼191.11—1.15期末考试左卫东201.18—1.22高中会考(具体时间待定)左卫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