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教学信息反馈实践:致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文/何定琴 麦黑尔差异教学法说:要教约翰学数学,要了解数学和约翰,还要了解如何帮助约翰用他自己的方式学数学。我们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程红兵老师说: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无论是文本
教学信息反馈实践:致
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文/何定琴
麦黑尔差异教学法说:要教约翰学数学,要了解数学和约翰,还要了解如何帮助约翰用他自己的方式学数学。我们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程红兵老师说: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教学设计,或者是课堂活动,有效与否,都不能替代老师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了解环节。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学生究竟学得如何,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老师希望的方向是否一致,很需要花费脑筋去思量一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研活动也是一个研究教师对学生如何“知己知彼”的过程。“少一些我认为”,多做一些“事实上究竟如何”的调查,是师生更好地合作并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我的教学活动中,在文本与教学设计上花费的心思,远远没有我在研究学生的心理上用的多。真正的生本课堂不仅建立在知识传授的那一刻,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设计知识的获取路径,更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路径,从而有的放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文本相同,收获不同,尤其是对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学生,老师要设置科学合理便捷的路径对其错误之处了解掌握,使一些内化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外显”出来。 按照程翔老师关于学生理解层次的划分:前理解、荒谬理解、基本理解、创新理解,我简单把《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反馈模式梳理如下:
本次的理解反馈调查是以课后作业形式布置的:替周树人先生给他的老师写一封信。属于课后随笔300字左右,写在语文作业本上,不属于作文或者小作文。写一段话而已。鲁迅的文章在学生这个年龄段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教者拟用这个题目来检查一下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
作业批改后的效果反馈:(一)学生在接受和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荒谬理解”。
1、“回国之前,恩师送我他自己的照片,也想要我的,可是当时没有。之后也没有给你寄过来。希望恩师不要忘了我”。人称有混乱现象,对藤野先生送我照片的含义理解不对。最后一句话尤为突兀和生硬。( 姜恒聪)2、“在这20年里我每天都会想起你,和你离开后事不太好,一直没给您写信,您不会错怪我吧?”“ 和您离开后”用词不简洁明确,改为“离开您后”“错怪”在这里属于用词不当,词义偏重而且不存在事实上的“错”的问题。改为“误解”“怪”。(谭月航)3、“待到仙台樱花烂漫时,待到中国改变时,我定会亲自去看您,带上那张照相,带上那本讲义”。这个句子的句式很好,整齐而新颖。但是讲义明明在文中已经遗失,终未找回,因此与文章原意不符。 (王鑫洋)
4、“但你没有民族偏见,待我如亲生子女一般的严格要求,格外疼爱。”” 让我向您这位伟大的人物学习”“亲生子女”“伟大”这些词语用的有夸大和臆想之嫌,没有把握好用语的分寸感。(周余凤)5、“藤野老师,我这么久未联系您,确实因为我近年来家境实在不好……您不会怪罪于我吧”对于文中我与藤野先生的心灵上的理解尊重毫无感觉,并凭空臆想没写信的原因。(事后得知该学生的舅舅刚出了车祸,心思全在那里)( 黄家恒)6、“藤野先生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我”。如,只为我添改讲义,而对于其他的日本学生却没有特别的关心 ”。不符合事实,文中没写并不表示没有关心,更何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藤野先生有何可敬重之处呢?学生的想象没有对接课文的地气。(何振)
综上,学生“原理解”与“基本理解”之间错位的归因分析:1、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因家事、假期的事上课分心的现象,教学的共鸣点落在了与教学核心目标无关的区域。2、对课文的理解不够透彻,尤其是我对先生感激的真正原因。3、在文字表达上不够精确,准度不高。 4、主观臆想,缺乏在课文中的依据。处理方法:个别辅导,特别关注。
(二)学生达到的“基本理解”
1、“那些和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永远都铭记在我的心里,想起课堂上与您相处的点点滴滴,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让我做一个正直、爱国的人……”(刘娜)细腻真情,符合文意。2、“感谢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我莫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兰鹤梅)用语简洁准确,句式规整。3、“我很怀念在仙台上课的那段日子:您认真添改我的讲义,使我脱漏的地方及时得到填补;您纠正我的解剖图,使我明白“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该换它”。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并且我无以回报。但是我更不能忘怀那个没有民族偏见,对弱国的我关怀备至,为人正直,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您。”(刘文拓)句式整齐,感情真挚,逻辑严密,符合文意。 4、“自从离开仙台我便杳无音信,没有再和您联系过,并不是不想而是不知如何向您诉说近况,我知道您清楚我离开仙台的理由多么不真实,你却理解我,尊重信任我,并没有加以劝阻。不仅如此,您还自始至终都没有因为我是弱国学生而看不起我,这所有的一切,我一直不能忘却……”(王单文)选取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切入,对课文理解有一定深度。5、“二十年了,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个一去之后杳无音讯的学生周某?”(欧亚新)过渡自然,简洁亲切。
学生的“创新理解”展示:
致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李嘉辉敬爱的先生: 您好!分别了二十余年,您一切都安好吧?二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并没有拂去您在我心中的印象,反而是更加的清晰和高大了。我永远忘不了您在仙台对我的不倦的教诲;忘不了您帮我添改讲义;忘不了您对我学习的关心;忘不了在我离开时,您对我的依依不舍。我在仙台的时候,您对我所做的一切,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医学,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您衷心于医学事业,对于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怀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您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医术,还得到了一生都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正直诚恳,公正博爱,敬畏科学。我为有您这样的老师而自豪。 另外,我还要说声“对不起”当初我走后,并没有去学生物学,而是改学文艺,并且一直没有寄照片和信给你,实在愧疚莫及。我想,您一定很失望吧!您给我修改的讲义,我也弄丢了。但您的 照相我一直挂在我寓居的东墙。每当我想偷懒,一看到这照相,看到您那黑瘦的面貌,忆起您抑扬顿挫的话语,使我良心发现,更增加了勇气,再继续写那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全都是因为您啊。我再次感谢您,我尊敬的先生。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 周树人 1926年某月某日致藤野先生的一封信姚书函敬爱的老师: 自从当年弃医从文,离开仙台之后,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您!我与您分别之后,我并没有去学医,而是回到我的祖国,开始了我的新的工作。是的,我并没有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而是拿起笔,开始文艺事业。您也许会为我弃医从文感到惋惜,可是先生,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理想。执笔,同样是为拯救我苦难的祖国。不同的是,手术刀拯救的是国人的身体,文学拯救的是国人的灵魂。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无时不想起您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您以公正之心对待我这位弱国的学生,并且还给予我极大的关心。正因为如此,您给我留下的是极大的感激。 几十年来的事,不能用一封信说尽,还望先生日后多保重。并且请先生原谅我这封信的姗姗来迟。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周树人 1926年某月某日
致藤野先生的一封信姚雪惠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现在还好吗?回想起那一次离开仙台之后,我与你已有20年没有相见了。时间流逝的也太快。但是,我敬爱的藤野先生,即使时隔多年,我对您的记忆仍是那么的深刻!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声调抑扬顿挫,生活简单朴素。 我常常回忆起您为我添改讲义的事情,您要求我每周把讲义送给你看一回。但每次我拿下来打开看时,上面都用红笔天改过了。无论是内容脱漏的地方,还是文法的错误,您都一一订正,尽管我那时不太用功,也很任性。但您却仍然耐心地纠正我的错误,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您所添改过的讲义,我订了三厚本,珍藏着。令人痛心和可惜的是,如今它已经遗失了。 您和那些所谓“爱国青年”截然不同,你对我从来都是理解尊重,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并给以极大的帮助。您的国际胸怀和大人类情怀令人钦佩。即使您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您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您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看着您的照片,一合上眼,您的形象便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给我无尽的鼓励和温暖。 此致敬礼! 您的学生 周树人 1926年某月某日
他的名字叫鲁迅 ——《藤野先生》读后感之一 何定琴从未有人去过也不曾有人来所有辛酸的时光都晾晒在上个世纪初的窗外清国留学生盘起的辫子在东京的樱花树下像国粹一般的招摇一起招摇的还有看客们酒醉一般的喝彩为了几个活命的铜板卑微的生命也曾做了示众的材料被一次次切割的国土肢解了醒着的微笑强大的中国啊你将在哪里去寻找又能够在哪里找得到
弱国的帽子上画上了“东亚病夫”的图标福建的芦荟本是自生自灭的野生在浙江就被请进温室“龙舌兰”的名讳多么侍宠而娇仙台的中国留学生在这样的优待中无法把尊严举得很高
当及格的“弱民”再次被大日本的爱国青年们质疑侮辱的时候当仙台的讲堂里影片中“万岁”的喝彩刺痛你敏感高贵的尊严的时候当北京的看客们伸长的鸭似的脖子遮挡你科学救国的视线的时候你醒了凡是弱国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的强壮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谁来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于是你华丽转身弃医从文从此中国多了一位思想巨人无数寂灭的魂灵在您的《呐喊》中妙手回春
艰难的岁月屡被通缉的人生横遭误解的孤寂高傲的灵魂竹枝似的坚硬如铁的手和犀利深刻的眼睛隶体“一”字的胡须让反动腐朽深恶痛疾胆战心惊的诗文倒下去您是战士站起来您是巨人您的名字将伴着共和国的土地一起永垂不朽他们都亲切的称呼您鲁迅先生注:以上学生文字均来自陕西城固沙河营初中2015届(2)班原创教研成果,联系:QQ1298425126,邮箱:1298425126@qq.com
作者简介:何定琴,陕西汉中城固沙河营初中语文老师。在阅读中对话世界,在文字里培植思想,在课堂上收获幸福。郑重声明: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语文湿地微信号投稿邮箱:tougao@yuwenshidi.com编辑:郑 丹制作:王 鹤
赞赏
人赞赏
标签: